外媒:西方不应抹黑中国对非投资

发布日期: 2016/02/26  作者: shcasadmin   浏览次数: 354   返回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月21日刊登题为《驳斥关于中国对非洲投资的错误观点》的文章,作者乔纳森·达夫称,中国海外投资长期以来一直令西方观察人士担忧。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也许是这种忧虑情绪最贴切的例子之一。

  文章称,在这块大陆上,中国国企和私企的投资涉及各个领域,包括采矿、建筑、技术和教育。然而,难以获得确切的投资数据和对这些投资活动的详细案例研究。在西方,这催生了形形色色但都似曾相识的论调——即中国人只关心榨取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往往损害当地人的利益。

  有很多论据可以支持这种观点,评论从合理批评到阴谋论指责,各不相同。然而,声称共产党在为了攫取这块大陆的大片耕地、为本国10多亿人口提供食物而进行协调努力的观点已被证明是大大夸张了。

  文章称,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与通常观点相比有着细微差别。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德博拉·布罗伊蒂加姆一直试图反驳这种论调。布罗伊蒂加姆不否认中国主要投资于大宗商品领域,但强调中国的投资具有多样性。仅2014年一年,中国公司签署的涉及医院、管线和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合同价值就超过700亿美元,给非洲各经济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下游利益。布鲁金斯学会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这项研究发现,大多数进入非洲的中国中小企业涉足服务行业,制造业内也有很多中国企业。通信业是最好的例证。中国的华为公司已打入这个大陆几乎每个电信市场,并开设多个分支机构。

  文章称,声称中国公司仅雇用外籍劳工的言论似乎也是受到了误导。一项由香港一些学者进行、新近公布结果的调查显示,尽管高级职务由中国公民担任,但超过80%的工人是当地人。《经济学人》周刊也指出,企业文化发生了重要变革,例如“投资于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雇用非洲管理人员等”。

  除了商业投资,中国在发展援助方面的贡献也遭到某些尖锐批评。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中国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西方提供的发展援助通常是有条件的:受援国要在民主、治理和人权等具体领域取得进展。据称,中国在提供资金时不附带条件,其援助主要流向腐败政权,以换取自然资源。

  然而,专门研究全球发展援助的组织“援助行动调查追踪机构”最近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支持这种普遍看法的证据不足。该机构称,中国的援助绝非青睐拥有大量石油资源的国家,而是大大倾向于更穷的国家。还有,该机构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的发展援助行动具有多样性,除了基础设施项目,还包括医疗、教育和农业。布罗伊蒂加姆的研究也表明,声称中国向治理不善的专制国家而不是民主国家提供更多援助的观点几乎毫无证据。

  文章称,事实上,西方有充分理由接纳而不是担心或限制中国在非洲或其他发展中地区的角色。

 

  参考消息网1月18日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2日刊登《非洲受到中国经济灾难的打击》一文,作者为帕特里克·麦格罗蒂和乔·帕金森。

  文章称,南非的兰特跌至历史新低,尼日利亚收紧资本控制,这凸显了这个受到中国动荡形势和全球贸易及投资重新调整冲击的大陆面临的新威胁。

  11日深夜在纽约,兰特对美元比价下跌2.8%至16.78,而9日深夜这一比价为16.32。南非货币自从中国市场6月份遭遇动荡6个月以来已经贬值26%,使得投资者纷纷逃离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密切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家的资产。

  文章称,在最大的经济体都依赖对中国的石油和矿石出口的非洲,随着本周新一轮的市场动荡,痛苦正在加剧。安哥拉将近一半的石油都出口到中国,而中国是非洲大陆第一大贸易伙伴。

  安哥拉的货币宽扎这个月贬值15%,创下有史以来将近160宽扎兑1美元的最低记录。在赞比亚,克瓦查继11月创下暴跌记录反弹后再度下跌。

  在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尼日利亚,由于货币盯住机制,奈拉一直稳定在大约200兑1美元的水平上。尼日利亚央行11日加大了支持奈拉的努力,停止所有向该国外汇局出售美元的做法。

  上周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对国民议会发表讲话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敦促议员们通过让市场决定奈拉的币值来节省外汇储备并帮助出口商。她说:“进一步的汇率灵活性,既可以上浮也可以下调,将有助于缓和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

  文章称,随着对中国经济轨迹的担忧加剧对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冲击并放缓国际贸易,在全球市场上交易广泛的兰特已经成为这个大陆2016年惨淡的经济前景的领头羊。

  这些因素和非洲各国货币贬值的加速正开始传导到实体经济,赞比亚的采矿公司已经解雇数千名工人,安哥拉和尼日利亚的收入下降正促使政府推迟教师和护士的工资,而且正考虑削减普遍流行的燃油补贴。

  巴克莱银行驻约翰内斯堡的地区货币分析师迈克·基南说,这些因素预示着这将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中决策者将被迫选择是痛苦地收紧政策,还是继续执行受欢迎但却代价高昂而且可能引发进一步经济动荡的政策。

  基南说:“这对非洲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时刻。在南非,我们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如果政府走平民主义路线,我们会看到进一步的贬值,如果政府决定收紧兰特,那我们可能仍然能刚看到一次逆转。”

  文章称,南非12月份时的一个举动令投资者崩溃,当时总统雅各布·祖马4天内将两名财长解职。祖马10日在南非电视台接受采访时说,市场对他更换财长恩兰拉·内内的反应毫无根据。

  祖马说:“人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把这件事夸大了。”

  随着兰特暴跌,祖马确实投降了,重新任命在他总统任期的前五年担任财长的普拉温·戈尔丹担任这一职务。与此同时,他一直未能扭转更深刻的隐忧带来的症状,其中包括朝着1%暴跌的年度增长率和自他2009年上台以来一直徘徊在劳动力大军三分之一的失业率。

  文章称,他的非洲人国民大会今年面临着地方选举,这可能让像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等大城市首次落到反对党手中。

  驻约翰内斯堡的荷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丹尼斯·戴克斯说:“选举肯定是一个问题,从市场角度看,结局都有可能。我们可能会获得负面反应,并迎来更多的平民主义政策,或者因为更大的责任感而有更好的政策实行。但人们会期望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弥补性收入,但是眼下还看不到出现这种局面的触发点。”(编译/刘晓燕)


    中新社长沙12月15日电 (梁超 刘双双)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15日对外透露,中国出口埃塞俄比亚的首批22台电力机车已运抵吉布提港,即将在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的跨国电气化铁路线上运行。

  埃塞铁路公司总经理格塔丘表示,这批装备对即将建成投入运营的埃塞—吉布提跨国铁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铁路正式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新修建的埃塞—吉布提铁路全长850公里,其中在埃境内681公里,建成后该线将成为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大动脉。这批由中国中车株机公司造的大功率7200千瓦货运电力机车能单机牵引3500吨至4000吨货物列车,有利于埃塞俄比亚咖啡和芝麻等关键大宗商品的出口,并将加强与邻国吉布提的经济联系。

  2014年,中国中车株机公司获签埃塞俄比亚35台电力机车合同,除本次已抵达的机车外,剩余机车将按计划陆续运抵。

  中国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表示,公司目前已在南非、东非埃塞俄比亚等市场获得累计30亿美元的订单,并在南非建立了生产基地,形成了“产品+技术+服务+投资”的出口模式,助推了当地经济及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

  业内人士评价,南非、埃塞俄比亚南北呼应,这意味着,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全面服务非洲大陆的市场布局已初步形成,为中国装备全面走进非洲、中国技术留在非洲奠定了良好基础。(完)

       (2015-12-15 23:37:01)

  【延伸阅读】外媒评习近平约堡峰会讲话:中国支援非洲建设始终如一

  国际在线专稿:12月4日至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出席了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在闭幕式上发表了总结性重要讲话。习主席在峰会上提出的对非援助的各项承诺,以及宣布将中非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受到外媒的高度关注。

  双赢合作开创中非更美好的未来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上承诺,北京将同非洲一起迎接中非“双赢合作新时代”的到来。为实现中非双赢合作和共同发展,习近平在会上提议将中非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表示将积极推进非洲的产业调整,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外界曾担心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中国是否会减少对非洲的投资,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但是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上表示,将为非洲提供新一轮发展资金,在未来3年重点发展10个合作项目,这表明中国将继续兑现其扶持非洲发展的承诺,不会因为自身经济的波动而受到影响。

  文章援引习近平的讲话称,中国和非洲是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同志和战友,中非长期以来保持着有利于发展和进步的双赢合作关系。如今,中非关系已经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习近平呼吁中非携手迎接双赢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南非主流新闻网站IOL News以《习近平与中非合作论坛为非洲带来好消息》为题发表文章。文章援引中国驻南非大使田学军的发言表示,中非合作论坛将“大大加快中非发展”,“切实提升中非合作”,“大幅提高南南合作水平”。 中国和非洲目前都处在发展的重要关头,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战略,开展合作将为双方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援助帮助非洲摆脱发展困境

  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中国承诺将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发展、提升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强调中国将大力支持非洲的发展和繁荣。中国拥有技术、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能够帮助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

  英国路透社刊文称,习近平在峰会上强调,除了修公路、铁路,建港口以外,中国将加速对在非洲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厂的投资。中国将豁免对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15年到期尚未偿还的无息贷款债务;帮助非洲国家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提升农业水平;建立非洲疾病控制中心,帮助非洲进行疾病应对;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习近平同样表示将和非洲开展更多合作。

  非洲新闻社发表文章称,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此次中非合作论坛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文章援引习近平的讲话称,此次峰会的主要任务全部“顺利完成”,峰会上“洋溢着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气氛”,“中非关系中一次历史性的峰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文章提到,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开幕时,宣布将向非洲提供发展资金支持,这将大大解决非洲面临的三大困境:缺乏基础设施、熟练工人和资金。(胡慧敏 渠鸿儒)


       (2015-12-08 14:24:43)

      
       人民网北京12月10日电 (邱越)在11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表示,中国和吉布提正就在吉建设保障设施事进行协商。该设施将更好地保障中国军队执行国际维和、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军事专家梁芳在接受央视《海峡两岸》采访时表示,这是出于国家战略的考量,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外利益以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并不像某些国家一样利用基地搞霸权。

  吴谦说:“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2008年以来,中方已派出21批护航编队、60余艘次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护航编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官兵休整和食品、油料补给面临很多实际困难,确有必要实施就近高效的后勤保障。”“这对于中国军队有效履行国际义务,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据法新社消息,吉布提外长12月4日说,中国将在吉布提建造其第一个海军基地,这是中国国际安全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最新标志。

  吉布提被视为“非洲之角”的战略要地,美国、法国和日本在该国都有自己的基地。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非洲领导人会议间隙,吉布提外长优素福对记者说:“谈判已经结束,中国将在吉布提建海军基地。”“建这个基地的目的是打击海盗,特别是确保使用这一重要水域的中国船只的安全。”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战略补给点,我们海军的舰船编队可以在这里进行加油、加水、补给燃料,以及其他物资补给。”梁芳说。

  梁芳认为,中国在非洲建立这样一个大型补给点,是从国家战略来考虑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海外贸易逐年上升,其中约90%的贸易要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如今我国开辟了30多条海上航线,通达世界上150多个国家的1200多个港口。同时,随着中国在海外投资越来越多,中国在海外的企业和资产也在逐年增多,已是非常庞大的数字,还有上千万海外华人,保护中国的海上通道、海外资产以及海外人员的安全,是中国海军目前非常重要的任务。中国海军要想走得远,仅有大型军舰是不够的,还要看补给能力。我国至今没有任何海外军事基地,海军在执行海外任务时依赖补给舰伴随补给。由于补给舰吨位有限,物资补给不能满足需求,若借用其他国家的基地进行补给,中间的对接环节又常常会出现问题,比如补给物资到位不及时、或型号不符等。中国在吉布提建立首个海外补给点,对拓展国家利益、维护海外利益等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5月发表的《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指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远海护卫指的是在远海进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军事行动,这自然需要物资补给。”宋忠平说。

  梁芳表示,中国建的军事补给点与西方国家建的军事基地完全不同,中国的军事补给点针对的是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为了延长海军在海外执行任务的时间,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海外权益,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不像有些海洋强国那样利用海外军事基地搞霸权。

  (2015-12-10 16:29:01)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12月4日发表题为《有关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五个谎言》的文章,作者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非洲研究计划负责人德博拉·布罗伊蒂加姆。

  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非洲进行的国事访问,让人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中国在该大陆扩大了的影响力上。本文将列出有关中国在非活动的五个最危险且持久的谎言。这些谎言被媒体不断报道。

  第一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谎言是:中国在非洲只是为了获得原材料。这个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无疑强烈吸引着中国企业,正如这些自然资源也强烈吸引着壳牌、埃克森美孚以及嘉能可等西方石油及矿业巨头那样。而仅在2014年,中国企业在非洲就签署了超过700亿美元的建设合同,这些合同将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提供就业并提高当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技术企业还做了很多促进当地发展的事。早在十多年前,中国电信企业华为就在尼日利亚阿布贾建立了其西非培训中心。在其他领域,情况也是一样:中国在尼日利亚的工厂雇用了当地人,并生产建筑材料、电灯泡、陶瓷制品以及钢铁。

  第二个谎言有关中国在这个大陆的投入程度。观察人士通常显著夸大中国官方资金对非贷款以及援助的范围,中国承诺为非洲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这些贷款以及援助。

  北京的确每隔几年就公布相关资金总额,但它们比一些令人惊叹的报道中的数字要低。在2010年至2012年之间,中国的官方援助快速增长,但这三年在全球范围的援助总额仅约144亿美元。

  第三个谎言是:中国公司主要雇用中国工人。今年7月,当奥巴马在埃塞俄比亚向一些非洲大使表示“经济关系不仅仅是用外国劳工修建基础设施”时,大家都知道他是在说中国。但这种描述准确吗?在少数建筑业成本较高的石油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赤道几内亚和安哥拉——政府确实允许中国建筑公司从中国引进工人。但在非洲其他地方,调查结果很明确:中国公司雇用的绝大多数工人是当地人。

  作者称,在埃塞俄比亚的调查发现,负责埃塞俄比亚城市轻轨项目的中国公司雇用了近4800名埃塞俄比亚人,还有4000名埃塞俄比亚人在华坚鞋业公司——靠近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一家中国制鞋厂——工作。在上述两个例子中,一些本地工人甚至被送到中国接受管理方面的培训。这种做法对中国公司来说比较划算。要从中国引进工人,公司必须支付更高的薪水,还要负责工人的机票和食宿。在非洲的许多中国工地,紧张气氛当然是存在的,不过它们往往是因为对薪水和工作条件存在争议,而不是因为本地人没有工作机会。

  第四个谎言是:中方向非洲提供援助和资金是获取石油和采矿权的一种手段。今年早些时候,一些对中国援助进行追踪调查的研究人员说,收购自然资源并不能解释中方的对非援助模式。我们自己的数据库也尚未发现任何中国用援助直接换取石油或采矿权的例子。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的银行要求有稳定的收入来为非洲的大额贷款提供保障,但这其中并不涉及中方运作的矿山或油井。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谎言是:中国对非洲的土地有无法满足的胃口,甚至可能打算派中国农民去非洲种庄稼,再运回国内。在11月出版的一本书中,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调查了60个关于中国在非农业投资的传言。我们花三年时间在十几个国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访,结果发现在据说已被中国公司收购的1500万英亩(1英亩约合4047平方米——本报注)土地中,有真凭实据的还不到70万英亩。中国农场种植最多的是橡胶、糖和剑麻。它们并未种植庄稼以出口到中国。

  (2015-12-07 12:15:42)






来源:http://www.fmprc.gov.cn/zflt/chn/zxxx/t1342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