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8日下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安山教授为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作了一场讲座,讲座的题目是“中非双向移民十问与两个理论问题”。 讲座由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教授主持,非洲研究中心刘伟才副教授、杨廷智讲师以及研究生等近30人听取了讲座。
张忠祥教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很高兴邀请到著名的非洲问题研究专家李安山教授为我们同学作一场讲座。李教授是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他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博士,是目前在编的联合国《非洲通史》第九卷的唯一一位亚洲编委。下面,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教授给我们作讲座。

主持人:张忠祥教授

李安山教授讲座
正式讲座之前,李安山教授对联合国《非洲通史》第九卷做了说明。他说:因为联合国《非洲通史》八卷本写成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非洲历史研究已经有了不少新的成果,这些新的研究成果需要增加到新的第九卷中去,一些术语需要根据新情况重新定义;另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在世界的政治经济地位等变化也需要有所反映。第九卷分量比较重,不是一卷,其实有上中下三卷。
李安山教授的讲座分为两部分:一是分析中非双向移民的十个问题;二是阐述两个理论问题。
李教授从事非洲华侨华人史研究多年,著有《非洲华人华侨史》一书。他针对当前中非双向移民有深入的思考,精辟地提出了十个问题:(1)非洲究竟有多少华侨华人;(2)华侨华人是否抢了非洲人的饭碗;(3)中国人为什么选择去非洲;(4)华侨华人是不是中国大战略的一部分;(5)华侨华人的构成怎么样;(6)为什么非洲人选择来中国;(7)非洲人在中国是否遭遇歧视;(8)为什么非洲人到中国求学;(9)在华非洲人扮演了什么角色;(10)在中国是否兴起中非联姻的热潮。
李教授说:非洲到底有多少华侨华人?实际上无法统计,因为没有一个标准,110万之说只是一个估计数,还有注意三点:第一,110万与中国整个海外移民相比很少,后者有6000多万,在美国的华侨华人就有400万;第二,与别国在非洲的侨民相比,也不算多,印度在非洲的侨民有260万,英国人在南非就有160万;第三,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需要具体分析,如安哥拉号称有30万华人华侨,其实相当多的中国人是建筑工人,他们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华侨华人。
关于非洲人是否在中国遭到歧视?李安山教授用具体事实加以阐释,他举了一个加纳留学生在中国的亲身感受,在中国的印象是很正面的,不存在歧视。李老师指出:当然,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存在“我种中心主义”的现象。他举例说:“曼德拉的前妻温妮•曼德拉回忆说,她的祖母就是她自己看到的最早一名‘种族主义者’。她的祖母常说:‘你看,白人的眼睛这么蓝,皮肤怎么惨白,他们肯定有病。’其实,这不是种族歧视,而是一种‘我族中心主义’思想。去年的肯尼亚内罗毕中餐馆事件和今年的洗衣粉广告事件都属于‘我族中心主义’,不是种族歧视。”
最后,李教授分析了认同问题和替罪羊现象两个理论问题。李教授认为,非洲整体而言是一个比较包容的社会,这与非洲的文化传统相关。他还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新常态之下,非洲华侨华人数量的减少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在非华侨华人的人数将会继续增加。同时,李教授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加强对在非华侨华人的领事保护的力度。

讲座现场
李安山教授还与听众进行了互动,对学生提出的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与困境、中国政府的领事保护以及如何做好对非调研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令在场研究生受益匪浅。

互动交流
张忠祥教授:刚才李教授娓娓道来,给我们作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内容十分丰富的讲座。在中非关系大发展的今天,人文交流和民间交流十分重要,所以,本主题非常切合当前中非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刚才,李教授重点讲到的“双向交流”,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中国人要走进非洲,也要允许非洲人来到中国,这才是平等的。今天的讲座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以后,李教授常来我们中心交流和作讲座。
讲座结束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陈恒教授会见了李安山教授,对李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李教授常来师大,支持非洲研究中心的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同属于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两大学术机构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

李安山教授讲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