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副主任张忠祥教授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撰写“迦太基:古代北非商业帝国”一文,本文是“非洲史系列”专题第二篇。文章向读者展示了非洲古代历史上的世界性商业帝国——迦太基的崛起与衰落。 文章全文:
非洲大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非洲古代历史上,不仅有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以及稍后一点的库施和阿克苏姆,还出现过古代世界的商业帝国——迦太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是西部地中海的霸主,那时,迦太基人曾说,没有他们的同意,罗马人是不能随便在地中海洗手的。
一张牛皮与一座城市
迦太基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今突尼斯境内),是公元前9世纪末腓尼基人的城邦推罗建立的殖民地。在腓尼基语中,迦太基是“新城”的意思,因为腓尼基人此前已经在北非沿海建立了乌提卡。 关于迦太基的建城,流传着“一张牛皮”的故事。传说迦太基城的建立者是腓尼基泰尔族的一个妇女,名叫埃利萨,她的丈夫被泰尔族统治者彼格美利翁所杀害。由于“神明”的启示,她从梦中知道了这次暗杀活动,于是带着她的全部财产和许多想摆脱彼格美利翁暴政的人,乘船逃往地中海西南岸的某地。当他们上岸后,就向当地酋长请求给他们一张牛皮所能包围的土地作为居住地。酋长很慷慨地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腓尼基人把一张牛皮打开,把它剪成一根很细很长的皮条,用它围起了迦太基卫城所在的地方。因此,后来就把这个地方叫作“比尔萨卫城”,意为一张牛皮。 迦太基城是一座精心设防的城市。迦太基城依海而建,它的城墙有22英里(约35.4公里)长,高度有40英尺(约12米),厚30英尺(约9米)。城内有一座卫城,周长有2英里(约3.2公里)。迦太基城修造有两个港口,外港供商船使用;是军港,可停泊数百艘战舰,还有一座很高的指挥楼,可以瞭望海面。迦太基鼎盛时期,包括自由民和奴隶在内,人口在40万至70万之间。 迦太基是一个贵族寡头统治的国家。它的最高行政长官叫“苏菲特”,共有2名,每年从富有的迦太基公民中选举。军事指挥权掌握在将军手中。最有统治实权的机构是元老院,组成人数从初期的100人增加到后来的300人。此外,还有一个由104名法官组成的高等法院。平民可以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但是没有决策权。
强大的商业帝国 迦太基地处地中海商路的汇合点,境内土地肥沃,工商业十分发达,到公元前6世纪它已经是一个囊括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西部的商业帝国,成为古代世界西部地中海最强大的国家。 迦太基的殖民城市和商业据点几乎遍及西部地中海沿岸。迦太基商人的活动范围向北可达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向南可达西非沿海。迦太基在西非沿海地区进行“哑贸易”,这是一种古老的无声的物物交换。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记载了公元前5世纪迦太基人与西非人哑贸易的情况: “他们到达该地时,就卸下货物,摆列在海滩上,然后回到他们的船上去,升起一缕黑烟作为信号。土著居民看见黑烟,就来到海边,放下一定数量的金子交换那些货物,然后退去。迦太基人于是再次上岸,察看留下来的金子,如果认为金子不够,他们就回到船上去等着,直到土人增加足够的金子,使他们满意为止。没有任何一方欺骗另一方。金子如果抵不上迦太基人带来出售的货物的价值,迦太基人决不去碰金子;土人也决不在金子被取走之前去碰那些货物。” 迦太基商人从非洲大陆输入绛红染料、象牙、鸵鸟毛和奴隶,从不列颠输入锡,从西班牙输入白银和咸鱼,从撒丁岛取得铅和粮食,从腓尼基取得传统的手工业制品。西西里岛的橄榄油和希腊的艺术品都集散于迦太基。当时最珍贵的琥珀也从遥远的波罗的海运到迦太基。这些运到迦太基的商品,有的又重新装船,运到地中海区域的各个地方转卖。繁荣的海外贸易,给迦太基带来大量财富,迦太基由此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富有的国家。 为了保卫商路,捍卫自己在地中海的商业利益,迦太基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陆军。迦太基招募了大量雇佣兵,其中利比亚人占最大数量,他们充当轻装步兵,此外还有来自现在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北部的努米底亚和毛里塔尼亚的骑兵。西班牙人、高卢人、意大利人,还有希腊人都曾经充当过迦太基的雇佣兵。迦太基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拥有几百艘50支桨的战舰,每艘战舰配备120名水兵。 从公元前600年开始,迦太基通过战争排挤了地中海西岸的其他商人和殖民者,把希腊人的势力限制在西西里岛东部。迦太基实行贸易垄断,不允许外国商人在迦太基以西进行贸易,常常击沉任何擅自闯入该区域的外国船只。 与罗马人的百余年战争
公元前3世纪,当罗马将其扩张方向指向西部地中海时,罗马与迦太基这两个古代世界的强国展开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激烈争夺。罗马人称这些祖先来自腓尼基的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到公元前146年,总共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是因为争夺西西里岛引起的。公元前264年,罗马接受了西西里岛城市墨西拿的归顺,而墨西拿原先是迦太基的盟友。迦太基决定反击罗马的干涉,因为罗马的干涉意味着完全改变迦太基在西西里岛存在了150年之久的利益。罗马进军西西里,初战告捷。迦太基则以强大的海军袭击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海岸。擅长陆战的罗马建造战舰,并在船头安装“接舷吊桥”,变海战为陆战。公元前260年,罗马舰队在西西里岛北部的米里海角取得了海战的胜利。公元前256年,罗马远征迦太基本土,获得一些胜利后,撤回主力,余部被迦太基消灭。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舰队在西西里岛西部的埃伽特斯群岛附近的海战中被打败,双方无力再战只好言和,迦太基放弃西西里岛,同意支付3200塔兰特(罗马计量单位,1塔兰特约合33千克黄金)的赔款。 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迦太基发生了雇佣兵的暴动,罗马趁机夺取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迦太基则向西班牙发展,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迦太基人控制了大半个伊比利亚半岛。罗马对迦太基的复兴感到不安,极力阻止迦太基势力在西班牙的扩张。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主动出兵意大利,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 战争伊始,汉尼拔率领9万步兵、1.2万骑兵和37头战象,从西班牙出发,越过阿尔卑斯山,突入意大利。在翻越巍峨的阿尔卑斯山之后,汉尼拔损失了一半以上的步兵和1/3的骑兵。公元前217年,在特拉西美诺湖附近,汉尼拔伏击了罗马军队,罗马执政官阵亡,罗马军队几乎全军覆灭,被歼人数达3万人。公元前216年,罗马集中步兵8万、骑兵6000人,与汉尼拔会战于坎尼,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4万,在兵力上处于劣势。汉尼拔采取两翼包抄的战术,把军队列成半月形战阵:步兵在中央,前弱后强,两翼是强大的骑兵。在坎尼会战中,汉尼拔大获全胜,再次重创罗马军队,5.4万人被歼,万余人被俘,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 但是,汉尼拔的这些胜利,并未从根本上摧毁罗马的军事力量,罗马指挥官法比乌斯·马克西姆斯采取防御政策,在意大利与汉尼拔周旋,尽量避免与汉尼拔的决战,以此消耗汉尼拔的有生力量。由于汉尼拔劳师远征、孤悬敌境,兵源给养日渐不支,战争的优势渐渐转到罗马一边。公元前204年,罗马军队在北非,迦太基因敌军压境,急令汉尼拔班师。公元前202年,双方在迦太基南部的扎玛附近决战,迦太基战败。次年,迦太基被迫求和。根据和约,迦太基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赔款1万塔兰特,并且未经罗马允许,迦太基不得对外进行战争。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以后,迦太基逐渐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罗马深恐迦太基东山再起,借口发动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公元前149年,罗马两位执政官率领步兵8万、骑兵4000人组成的军队在北非,并向迦太基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迦太基放弃城市迁到内地去,遭到迦太基的拒绝。迦太基为了保卫国家,奋起抵抗,全城人民同仇敌忾,顽强抵抗罗马军队长达三年之久的围攻。第三年,迦太基城内发生了饥馑,在力尽粮绝的情况下,被罗马攻陷,5万居民全部被卖为奴隶,城市被夷为平地。后来,罗马人在迦太基的土地上建立了“阿非利加省”。 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陷落标志着这一古代商业帝国的覆灭,但在这片土地上又兴起了努米底亚王国和毛里塔尼亚王国。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曾数次把罗马军队打得大败,迫使罗马执政官马略进行军事改革,导致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