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祥教授:2013年非洲形势回顾与展望

发布日期: 2013/12/18  作者: shcasadmin   浏览次数: 960   返回


2013年非洲形势回顾与展望

张忠祥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2013年非洲经济继续延续前些年较快发展的态势,非洲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国际社会无论是传统大国还是新兴大国都更加看重非洲。同时,非洲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内生发展的动力有待加强。
 
        一、非洲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非洲开发银行8月公布的《2013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非洲国家2013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4.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撒哈拉以南非洲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从5.5%下调至5.1%,仍保持较高增速。非洲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经济增长亮点。据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规划和协调机构首席执行官易卜拉欣•马亚基(Ibrahim Assane Mayaki)预计,非洲54个国家中,有12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2013年将超过7%。
       
        近年来,非洲经济的较快发展有多种因素促成,其中包括非洲政治局势的总体稳定,非洲一体化化的推进,以及新兴大国与非洲合作的发展,等等。东非共同体五个成员国11月30日签署了有关建立货币联盟的条约,为东非共同体10年内实施单一货币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近年来非洲越来越重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南非、肯尼亚等多国已经开始新一轮基础设施的建设。11月28日,肯尼亚最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138亿美元的东非铁路正式开工。

        当然,非洲经济增长存在不平衡性,北非因为2011年爆发“阿拉伯之春”以来,利比亚、埃及等一些国家的政局仍然不稳,经济发展受到影响。非洲开发银行最新报告称,2013年非洲经济增速最快的10个国家,3个是西非国家、3个是南部非洲国家、2个是中部非洲国家、1个北非国家和1个东非国家。
   
         二、非洲安全形势:局部动荡,总体稳定
     
        2013年中非共和国和埃及发生了非宪政的政权更迭。3月24日中非共和国反政府武装“塞雷卡”攻占首都班吉,推翻了博齐泽政府。在埃及,连续发生政局动荡之后,军队进行干预,7月 3日,上台仅一年零三天民选总统穆尔西被军方赶下台。利比亚局势依然严峻,甚至在2013年其总理遭到绑架。利比亚战争的外溢效应,使得马里局势恶化,2013年初,法国出兵干预。由于战乱再加上干旱,撒赫勒地区人道主义危机严峻,根据联合国估计该地区超过1800万人口处于严重粮食短缺境地、超过50万民众因为地区冲突和干旱而沦为难民。恐怖主义除了“博科圣地”组织继续在尼日利亚制造流血事件之外,9月21日,索马里青年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西门购物中心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00多人伤亡。

       尽管存在局部动荡,2013年非洲政治安全形势总体向好。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顺利举行大选,并未重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选后动乱。一些热点问题明显降温。苏丹与南苏丹关系改善,同意就逐步落实和平协议制定一个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刚果(金)东部反叛武装“M23运动”受到重挫。索马里、马里等国国家重建逐步开展,马里已经在2013年举行了总统选举。10月25日马达加斯加举行了总统选举,这是解决马达加斯加持续近5年的政治危机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非洲国家不满西方干预非洲事务,乌干达总统穆塞维尼公开批评ICC指控肯尼亚总统。非盟也强力要求ICC推迟审判肯尼亚领导人,积极维护肯政局稳定,体现了非洲国家团结维稳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三、非盟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2013年称得上是非洲复兴年。1月和5月召开的第20届和21届非盟首脑会议均以“泛非主义和非洲复兴”为主题,5月25月非盟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隆重举行非统/非盟成立50周年庆典,会议通过的《非盟/非统50周年宣言》,决心将21世纪变为非洲的世纪。21届非盟首脑会议提出了“非盟2063年”远景规划,希望在未来5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实现非洲复兴。为此,推动非洲一体化以及在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非盟的两大任务。
    
        按照非盟既定目标,非洲将在2017年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自由贸易区。而在2014年,将通过合并三个区域经济共同体——“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以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从而建立一个较小范围的自由贸易区。为此,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非盟力推的一项工作重点。在这方面,希望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维护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方面,非盟已经在达尔富尔、索马里等地派驻维和部队,第21届非盟峰会就尽快建立一支非洲常备维和部队达成共识,许多国家表示愿意出兵。2013年1月非盟决定为非洲主导的国际支援马里使命团出资5000万美元,此举向国际社会强有力地传递了“非洲致力于用非洲机制解决非洲自身问题”的信息。次区域组织在非洲和平与安全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决定向刚果(金)部署4000名“国际中立部队”。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已向马里派遣了至少1000名维和士兵,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宣布向中非共和国增派维和人员。

        四、非洲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随着非洲经济的“起飞”,非洲正成为吸引外国投资的热土。国际社会纷纷唱响“非洲机遇论”,美、法、日等西方国家竞相加大对非投入,印度、巴西、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也紧跟其上。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布三国,并出席在南非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首访选在非洲,说明对非洲的重视。2013年金砖国家与非洲国家领导人首次对话会的成功召开,不仅提升了非洲的国际地位,也进一步促进了非洲国际合作多元化。
   
        另一方面,大国对非洲的竞争加剧,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非洲,这是他任内第二次也是最大一次访问非洲。6月第五届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在日本横滨召开,日本加大对非援助力度,意在与中国竞争。美法等国以反恐为名,加大对非军事存在,打着“保护的责任”的旗号对非洲进行军事干预,引起非洲国家的担忧。
    
        展望2014年,非洲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已经成为非洲国家的最大任务,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正在从东亚崛起中汲取经验,努力把自身打造成发展型国家。当然,非洲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加强内生动力迫在眉睫。因为,除少数几个国家外,大部分非洲国家经济都非常依赖资源拉动。此外,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脆弱性,经济增长未能转化民众普遍受惠,一些国家失业率很高,非洲国家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局部动荡一般很难避免。(本文刊登在《中国与非洲》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