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人文社科系列学术活动•“非洲工业化与中非合作”国际研讨会 |
|
发布日期: 2014/06/21 作者: shcasadmin 浏览次数: 718 返回 |
|
 | “非洲工业化与中非合作”国际研讨会代表合影
6月20日,由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办的“非洲工业化与中非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国前非洲事务特使刘贵今大使、中国前驻纳米比亚唐振琪大使、中国前驻卢旺达舒展大使特邀出席研讨会。来自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马里等非洲国家的专家学者,来自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以及我校非洲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官员和学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助理茆训诚教授致开幕词,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陈恒教授致欢迎词,外交部非洲司刘涛处长做了《当前非洲形势与中非关系》的主旨报告,上海师范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忠祥教授主持开幕式。 校长助理茆训诚教授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校参加研讨会表示欢迎,他指出,非洲经济是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长期以来,中心研究人员从理论、历史、现实等方面对非洲经济、非洲工业化进行研究,并注意将非洲工业化与中非产业合作联系起来,服务于中非合作的大局,发挥智库的功能。此次研讨会非洲研究学界的知名专家参会,分享经验、加深友谊,我校将利用这个沟通和互动平台,更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非洲研究中心的工作,继续和同仁们一起为非洲研究事业作出新贡献。 社科处处长陈恒教授在致辞中提出,非洲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非洲的地位在上升,因此,要对非洲进行整体研究。要从全球、世界、整体的眼光研究非洲。研究非洲,既要研究它的现实问题,又要研究非洲的历史和文化。 外交部非洲司刘涛处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主题“非洲工业化与中非合作”,它牢牢抓住了非洲发展的关键,准确把握了当前中非合作的重点,很有现实意义。去年习主席访非,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合作理念,在这一系列对非政策基础上,今年李总理访非,提出了“461”中非合作框架,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其中的“6”,即中国与非洲在产业、金融、减贫、生态环保、人文交流、平安全作六大领域的合作。六大工程前两项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我国的产业升级与非洲的工业化结合在一起。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非洲工业化与中非合作”的主题,从非洲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非洲工业化的区域与国别经验、中国与非洲合作等视角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博茨瓦纳大学前校长Frank Youngman从中国与非洲工业合作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博茨瓦纳在其中的影响因素;莫桑比克驻上海总领事Agnisse Siquir依据莫桑比克政府投资促进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了投资莫桑比克的机遇和挑战;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主任Munetsi Madakufamba评析了南部非洲工业发展的前景与机遇,认为非洲国家可以从中国在非洲开设的经贸特区经验中寻找机遇。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舒运国教授在发言中特别指出,在研究非洲工业化时,要考虑非洲的实际情况,切忌把外部想法强加给非洲。西亚非洲研究所的杨立华研究员提出了非洲适度工业化的概念。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0多篇,集结成册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中国前非洲事务特使刘贵今大使对会议做了总结发言。他从中国对非洲的观念、理念、信念三个方面的视角谈了自己的体会。首先要转变对非洲观念;其次要用“新型义利观”的理念处理中非合作存在的问题;第三要坚定中非合作的信念。 此次研讨会大家畅所欲言,不乏观点交锋,更有真知灼见。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与会者们的一致赞许。人民网、文汇报等媒体对研讨会进行了报道。(供稿:非洲研究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