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深对研究对象国的了解,促进中非人文交流与区域国别研究,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鲁亚敏于2025年7月16日至10月15日,赴博茨瓦纳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学,已圆满完成既定研究计划顺利归来,收获颇丰。 访学期间,鲁亚敏同学充分利用博茨瓦纳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围绕其研究方向,深入开展了资料搜集与田野调查工作。为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区域合作与发展,她专程访问了位于哈博罗内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总部。通过与SADC工作人员的交流,鲁亚敏对南部非洲一体化进程、区域治理架构以及中非在SADC框架下的合作现状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认识,为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区域组织视角。
鲁亚敏在南共体总部留影 访学期间,鲁亚敏将大量时间投入博茨瓦纳国家档案馆,潜心查阅、梳理了大量关于该国历史社会发展的珍贵档案与原始文献。这一扎实的档案工作,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支撑,也使她对博茨瓦纳的历史脉络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鲁亚敏重点拜访了该校历史学教授Maitseo M.M. Bolaane。双方就博茨瓦纳及南部非洲历史、独立后的国家建构、以及口述史研究方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教授分享了其在本地历史研究中的独到见解和珍贵的一手资料,为鲁亚敏的研究提供了关键性的启发与指导。此次交流不仅拓宽了她的学术视野,也为未来两校历史学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鲁亚敏还积极走访了博茨瓦纳大学中文系与孔子学院,与中方及本土教师进行了亲切交谈。她详细了解了中文教育在博茨瓦纳的发展历程、本土化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孔子学院,她感受到了博茨瓦纳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浓厚热情。鲁亚敏也表示,中文教育的推广是中博友谊的重要纽带,作为中国青年学子,她愿意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 鲁亚敏在访学结束总结中谈到,“此次访学是一次全方位的学术洗礼,从SADC总部的战略高度,到国家档案馆的故纸尘埃,再到历史学家的真知灼见,以及孔子学院的勃勃生机,这条由宏观至微观的线索,让我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变得前所未有的立体和充实。”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一直鼓励博士生和硕士生赴非洲实地调研,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近20名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包括中心资助到非洲实地调研,增加了学生对非洲的感性认识,并收集一手资料,对学位论文的撰写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已有两篇博士论文和两篇硕士论文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的优秀学位论文。 (撰稿人鲁亚敏,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