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提供的交流机会,使我非常幸运能在2017年夏天去往遥远的非洲国家博茨瓦纳,从前未曾设想过自己会踏上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
飞机从上海出发,加上在埃塞俄比亚转机的时间,到达哈博罗内超过20个小时,是一段漫长的旅途。但是窗外的风景却是百转千回,不同于国内,浩瀚天地令人沉醉。

博茨瓦纳地处南半球,热带干旱草原气候,八月份我们到达时正好时值冬季。但是白天气温依然炎热,尤其是正午时分直射的阳光,非常容易让皮肤晒伤。冬季也是旱季,空气干燥,户外活动需要不停地补充水份,被阳光加热的空气不断滚过热浪,五百米的户外路程就让人口干舌燥。但给我最大震撼的,还是非洲湛蓝的天空以及夜晚辽阔清晰的星空,已经路边经常出现的动物,时常有牛羊马匹野猪横穿公路,甚至是几头大象,所有这些在中国国内都很难看到。


在非洲博茨瓦纳大学认识的几个非洲朋友,都很向往中国文化,希望有机会能来到中国交流。之前在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任教茨瓦纳语的博茨瓦纳教授李晶也回到了非洲,我们在微信上有简单的交流,非洲自然环境更为原始,也离不开国家的保护,博茨瓦纳是一个调动国防军保护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国家,我很羡慕他们能生活在这种更加贴近原始自然的环境中。她则说喜欢上海的高度信息化,不管手机支付还是摩拜单车,都是世界其他地方没有普及的。
踏上非洲大陆,才发现非洲跟自己想象中差别很大。总体来说,没有那么多战乱与贫穷。博茨瓦纳整个国家感觉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很自信,这种自信可能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恩和知足,只要有地方睡有东西吃就是上苍的恩赐。尤其是首都,基础建设并不差,有几条主干道使用了十五年后依然完好如初,质量甚至是好于国内很多基建的。由于地广人稀,整个国家只有两百万人口,首都的摩天大楼并不多,普通民众更是基本居住在一层或两层小楼中,没有见到居民楼。但是这个国家的艾滋病率同样高的吓人,超过了百分之三十,国家财政在艾滋的预防和救治上耗费很大。

这次非洲之行真的收获非常大,真实的非洲和自己想象中的非洲有较大的差别,在博茨瓦纳大学查阅到了很多资料,也见识了非洲的热情、广袤、现代与原始并存。
非常感谢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张忠祥老师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们能领略这片大陆的独特风采。感谢在非洲提供住宿的房东张德芳,给了很多帮助和便利,也感谢一路上照顾大家的学长石海龙博士,非常的辛苦,以及同行的同学们。如果还有机会,下次还会再次前往,非洲比想象中更有魅力。
作者孙灿,为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