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著推介:《历史视野下的非洲城市空间》

发布日期: 2021/09/22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返回

《历史视野下的非洲城市空间》由斯蒂芬·萨姆(Steven J. Salm)和托因·法洛拉(Toyin Falola)主编,原著2005年出版。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教授领衔的团队将其译成中文,并由上海三联书店20217月出版。

本书采用新的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非洲城市历史和文化。全书以论文集的形式,包含导言一篇,论文十四篇。编者将文章按照主题分为四部分,在前殖民、殖民时期和当代城市空间之间游走,涵盖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区、宗教和城市社会。这些文章将带领读者踏上从肯尼亚到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到摩洛哥,南非到加蓬,喀麦隆到索马里的城市空间之旅。虽然大多数学者把自己归为历史学家,但他们也包括人类学家、地理学家、城市规划者和文学评论家。这本书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阐述了非洲城市空间研究中在城市史研究中的独特之处;它还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主题研究,将非洲置于方兴未艾的全球城市研究的讨论中。

第一部分的主题为构造建筑空间。文章讨论了建筑空间的概念,以及宗教因素、殖民意识形态和城市区域作为更“现代”空间的概念。这些文章表明,建筑空间的构建不仅涉及物理布局和建筑模式,还涉及人们在物理区域间的活动。其中,法蒂玛·穆勒-弗里德曼(Fatima Müller-Friedman)考察了纳米比亚城市规划的历史延续性。他认为建筑形式看似中性,实则被控制资源的人根据特定的利益和意图设计出来。种族隔离时代“现代主义”的城市设计理念依然影响着当代城市规划的实践。

第二部分的主题为种族隔离的空间。文章揭示了殖民阶段深刻地塑造了非洲的城市。以肯尼亚和南非的城市为例,学者们探讨在种族隔离的城市空间形成过程中,种族和民族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其中,古德温·姆让加(Godwin R. Murunga)揭示了对内罗毕鼠疫的种族主义解释是如何在殖民早期服务于种族隔离的意识形态。“天生不卫生的种族”这一先验的假设,使殖民地官员得以逃避维护城中非洲人和印度人社区公共卫生的责任,并将流行病归咎于受害者;这一说辞也成为公共卫生话语中黑人形象病态化的基础。

第三部分的主题为空间转换和身份变迁。文章探讨了非洲城市内部的复杂发展和世界性的身份认同。殖民统治的国际化特征,促进了商品、人民和思想进行新的流动。例如,杰里米·里奇(Jeremy Rich)描述了十九世纪末非洲大西洋沿岸城镇的多样性,塞内加尔人和越南人两个移民社区在法国殖民地加蓬的首都利伯维尔城镇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除了与大西洋和帝国网络的强制劳动相联系外,里奇还专门讨论了国际移民和当地社区之间的城市互动,指出这些边缘群体往往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第四部分着重于探讨城市社会的问题,描述了当今一些非洲城市社会中贫困、犯罪、过度拥挤和普遍的城市衰败其历史根源。其中,劳伦特·福查徳(Laurent Fourchard)对19301940年代伊巴丹和拉各斯犯罪率增长展开对比研究,着眼于研究日常城市生活的核心主题。福查徳认为犯罪的激增与异质化的城市环境中物质和/或精神支持的丧失有关。更重要的是,犯罪行为与大萧条时期城市贫困的扩展有关。

这本书使读者强烈感受到非洲城市空间的复杂性。非洲城市是非凡的世界主义和异质化的场所。非洲许多重要城市是在19世纪末由欧洲殖民者建立起来的,但其他一些城市则有数百年的历史,尤其是西非的古城,历史传统更悠久、更丰富。前殖民时期的非洲城市就与古老的跨撒哈拉沙漠和跨洋贸易网络相连。殖民阶段深刻地塑造了非洲的城市,但城镇人口激增是在后殖民时代。大规模人口流动浪潮带来新的语言、文化和非正式市场,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施加了几乎无法承受的压力。非洲城市文化的异质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值得进一步挖掘。

非洲城市也是斗争的中心场所,对它的研究需把握阶级、种族、族裔、性别、宗教和代际等多元概念的交织作用。总之,需描绘出一副完整的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图景。

本译著为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非洲国别和区域历史丛书”系列出版物之一,希冀有助于国内对非洲城市史研究领域一些重要主题的认识,亦是对当前比较重要的非洲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响应。

(本文作者代竹君,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