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张瑾副教授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真实亲诚,旅非学者讲述中非友谊 》

发布日期: 2024/09/04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返回


  今天(9月4日)开始,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作为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中非领导人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拥有超过14亿人口、约30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非洲,孕育着上千个不同文化习俗的民族和50多个不同特点的国家。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以来,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非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展现更多蓬勃生机,涌现更多积极态势。      在峰会召开前夕,潮新闻记者连线了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瑾,从这位频繁往来非洲多国、现在也留驻非洲做调研的学者这里,感受来自一线的中非深厚友谊。    

  浙师大中非国际商学院、义乌小商品城的非洲客商、东阳花园村的非洲风情、金华秋滨小学的非洲特色教程……聊到浙江与非洲的一个个良缘,张瑾扳着手指,如数家珍。    

  随着中非人文合作、民间往来的日益扩大,中非民心相通相融,为新时代中非合作注入强大活力与动力。据张瑾介绍,自2011年中非民间论坛举办以来,民间合作坚持“增进民间友好、促进务实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三原则,取得了积极效果并实现了机制化。    

  张瑾观察到,非洲舆论广泛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是推动中非互利共赢的长期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效,是真正的互惠互利的变革性合作机制。    

  授人以渔    

  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杂交水稻被誉为“擦拉贝”,当地语意为“最好的东西”,它的图案被印在当地最大面额的20000元纸币上。在中国农科机构和企业的努力下,已有20多个非洲国家种植中国杂交水稻,推动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吨提升到7.5吨。    

  这样的案例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俯拾皆是。近些年来,很多非洲国家从向“西”学转到向“东”看。    

  据商务部,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十年来,中企累计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过去3年,中企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覆盖农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多个行业。    

  在非洲最高山脉乞力马扎罗海拔近5900米的最高峰自由峰,已实现高速网络全覆盖,大部分通信设备由中企提供;在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中企承建的马古富力大桥将在年内竣工,跨湖通行从两个多小时缩短为5分钟;在非洲最长河流尼罗河畔,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中企承建的首批办公楼已正式验收;在非洲最大沙漠撒哈拉南缘,多国建设者借鉴中国“三北”防护林经验,努力构筑非洲“绿色长城”……    

  2021年以来,中国立项实施援塞拉利昂外交培训学院、马里巴马科大学、博茨瓦纳小学等20个教育合作项目,培训各类人才超1.2万名,为非洲国家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博士。在南非、肯尼亚等15个非洲国家,已建成17个鲁班工坊,为当地青年掌握职业技能、找到就业岗位提供了宝贵机遇。    

  2021年,乌干达大使在中国网络平台上直播带货。大使还没组织好语言,3000斤乌干达咖啡豆就被热情的中国网友售卖秒空,创造了直播带货的奇迹。    

  “中国有一些探索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也愿意与非洲友好国家分享。”张瑾认为,这些经验并不是给非洲照抄照搬的“教科书”,而是希望“授人以渔”,供非洲朋友参考,以便找到最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民心相通    

  “很多人对非洲的印象还停留在贫困落后、缺衣少食,这是比较片面的看法。”张瑾说。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移动支付17年前就在肯尼亚出现。萨法利公司2007年推出M-Pesa,发短信就能实时转账。M-Pesa已是非洲最具影响力的移动支付平台之一,还被推广至印度、罗马尼亚。    

  张瑾强调,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应该为世界文明多样化作出更大贡献,关键要多沟通多交流,设身处地地互相理解。她向潮新闻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非洲的不解之缘。    

  张瑾2004年考入云南大学国家关系研究院,师从刘鸿武教授开启非洲研究。2009年,她成为上海师大舒运国教授和博茨瓦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10年,她随中国代表团到访贝宁,出席贝宁独立50周年庆典,首次踏上非洲大陆。    

  “我在会场用法语结结巴巴地分享义乌经验,但没想到引发了会场热烈讨论。与会者对中国一个资源贫瘠的小城做出的大买卖充满了好奇,纷纷和我探究‘真正的奥秘’。”在非洲朋友的热情感召下,张瑾畅所欲言,听众们则纷纷为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点赞,表示非洲国家应该向中国取经。    

  之后10余年,张瑾利用各种学术机会到访了20余个非洲国家,她对这些非洲人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善良友好、渴望成功、愿意努力。在她的观察中,中国不仅仅在物质上让他们“用得起”,也在精神上让他们“有盼头”。张瑾经常听到非洲朋友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想要到中国去。”    

  张瑾在非洲的调研和田野经验也不乏惊心动魄的时刻,比如2014年在肯尼亚、2016年在南非遇到恐怖袭击事件,但因为始终有当地朋友及时庇护让她一直安全无虞。张瑾说,她感谢这些热心肠的非洲朋友,“和平、安全和发展始终是人类共同的基本诉求”。    

  “我有不少非洲学生,他们在中国勤奋学习,学成归国后在当地颇有建树;在纳米比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等国,不少学生成为了与中国相关事务的友好使者。”张瑾说,她也有不少中国学生,他们选择去非洲工作,深入了解非洲传统和文化,很容易就与当地人成为挚友,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在张瑾看来,中非合作一直秉承的真实亲诚的政策理念,是中非友好薪火相传的真正基础,未来也一定会是中非之间长久友谊的支柱。     

潮新闻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