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ES·讲座纪要】张忠祥教授|多维度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以非洲史学史为例

发布日期: 2023/12/20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返回

20231210日上午10点,西北大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树人启智报告厅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历史系张忠祥教授带来题为“多维度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以非洲史学史为例”的讲座。此次讲座由西北大学社科处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主办、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与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协办。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中东所多名师生参加。

张忠祥教授首先谈到了国内区域国别研究的现状,接着分享了自己在非洲史学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张忠祥教授将非洲史学传统归纳为文字传统与口述传统两种,同时将20世纪非洲史学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殖民主义史学、民族主义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新史学。

张忠祥教授


殖民主义学派大约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消亡。殖民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否认非洲历史的存在、美化殖民史、主张“非洲文明外来说”等观点。非洲长期遭受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是殖民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白人至上为核心的欧洲中心论是殖民主义史学产生的思想根源;西方长期对兰克史学的重视,是殖民主义史学产生的理论根源。

民族主义史学是20世纪非洲史学的一大亮点。它在非洲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与发展以及非洲历史非殖民化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非洲民族主义学派的历史学家主张从内部的视角研究非洲,普遍重视口头传说,他们是非洲第一代现代专业史学家。接着,他介绍了非洲民族主义学派史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阿杜·博亨。阿杜·博亨对非洲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加纳史和西非史的研究以及对非洲殖民史的研究两个方面。

接下来,张忠祥教授讲解了非洲史学的后两个阶段。他指出,非洲马克思主义学派包含了依附和欠发达、新殖民主义理论以及新马克思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非洲国内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另一方面,西非史学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新文化史的兴起,也迅速传导到非洲,促使非洲出现新自由主义学派或后结构主义学派。随后,他以非洲医疗史的研究为例,讨论了其兴起原因及主要内容。

最后,张忠祥教授对20世纪非洲史学的变动性、不平衡性、多学科研究三个特点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非洲史学的变动性是有深刻原因的,主要原因在于非洲内部的变化,同时也受外部世界,包括国际史学变化的影响。非洲史学的不平衡性体现在不同流派在不同地区出现时间不同,此外,英语非洲国家和法语非洲国家之间也存在不平衡性。非洲史学与非洲史一样,越来越强调多学科的研究,研究非洲历史和非洲史学,除了书面资料外,还需要考古资料、口头传说,以及语言学和人类学的资料等。

在讲座的问答环节中,张忠祥教授详细回答了现场老师提出的“非洲本土语言对非洲史学史研究的影响”以及“埃及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界定”等问题。韩志斌教授就讲座内容与张忠祥教授进行探讨。王新刚教授对讲座内容高度评价。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大中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