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 社会人文】探险精神值得尊重——评《伟大的非洲探险者》|中国投资

发布日期: 2020/08/11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返回

 导 读

非洲探险者们往往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准则”:要么去到目的地把事情搞清楚后回来,要么死在路上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之前,外部世界对非洲的了解仍主要局限于沿海。欧美人士从18世纪末开始对非洲内陆进行持续的探查,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探清了非洲的整体面貌。

《伟大的非洲探险者》一书讲述了自18世纪末开始的欧美对非探险的历程,它以主要探险者自身的记录为基础,对百余年的非洲内陆探险进行描述,全面地呈现了内陆探险的曲折波澜,生动地展现了探险者们的努力和魅力。

非洲内陆探险大致可分成三部分:探查尼日尔河、探查尼罗河源头和大湖地区、探查南部非洲内陆。

对尼日尔河的探查主要由蒙戈·帕克(Mungo Park)、休·克拉伯顿(Hugh Clapperton)和兰德尔兄弟(Richard and John Lander)完成。帕克探险完成了尼日尔大段的探查,克拉伯顿在尼日尔河流域豪萨—博尔努地区进行了探查,兰德尔兄弟则最终探明了从中下游到出海口的情况,并对贝努埃河和尼日尔河三角洲进行了探查。

寻找尼罗河源头和探查大湖地区的工作主要由詹姆森·布鲁斯(James Bruce)、约翰·斯皮克(John Speke)、萨缪尔·贝克(Samuel Baker)完成。布鲁斯发现了青尼罗河源头,斯皮克和贝克分别行抵维多利亚湖和阿尔伯特湖。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奥古斯特·格兰特(Augustus Grant)与斯皮克一道做了一些工作;大卫·利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考察了大湖地区南部;亨利·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完成了维多利亚湖的环湖航行并对坦噶尼喀湖进行了一些探查,他们的工作验证了斯皮克的“维多利亚湖源头说”。

探寻南部非洲内陆的工作基于白人在开普殖民地、纳塔尔、莫桑比克、安哥拉的存在而展开,由传教士、旅行家、探险者、商人、猎人、博物学者、迁徙移民等多种人士完成。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博物学者威廉·布切尔(William Burchell)、旅行家乔治·汤普森(George Thompson)、传教士罗伯特·莫法特(Robert Moffat)、传教士兼探险者利文斯顿、猎人弗里德里克·塞卢斯(Frederick Selous)等。

在尼日尔河、尼罗河—大湖地区、南部非洲内陆之外的探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亨利·巴斯(Henry Barth)对中西部非洲的探查、卡尔·安德森(Karl Anderson)对西南非洲的探查、威廉·杨克(Wilhelm Junker)对尼罗河—刚果河分水岭地区的探查以及斯坦利的“营救阿明帕夏之旅”(Emin Pasha Relief Expedition)。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欧美人士探清了尼日尔河、尼罗河、赞比西河、刚果河等大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对撒哈拉、萨赫勒、大湖地区、卡拉哈里、赤道雨林等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最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如拼图般完成了对非洲大陆的整体呈现。

对于中国人来说,非洲内陆探险者可能是一个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的存在:应该承认的是,探险者的工作为欧美对非洲的殖民入侵开辟了道路;但同样应该承认的是,探险者的精神值得尊重,探险者的知识贡献不能抹煞。

首先,探险者的精神值得尊重。

对于19世纪行走在非洲内陆的探险者来说,饥饿、干渴、劳累只是“入门级”的挑战。疾病会是比较大的威胁,一些疾病可以轻易地击倒在“文明世界”可称强壮和健康的人;非洲人的阻碍以各种形式存在,再有路途中的抢劫、遭遇当地的冲突乃至战争等,一旦应对不当,轻则浪费时间,重则失去生命。

面对种种艰辛和危险,非洲探险者们往往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准则”:要么去到目的地把事情搞清楚后回来,要么死在路上。帕克死在了路上,克拉伯顿死在了路上,利文斯顿也死在了路上。如利文斯顿,尽管他在漫长的探险生涯中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功成名就地抽身而出,但他的目标却早已确定,那就是:我会死在那片土地上。还有很多不知名者,跟着他们的领队,一个个地死在路上,很多人没有留下名字,或者只留下了一个名字。

面对种种艰辛和危险,非洲探险者的心境往往非常单纯,他们只想到达某个目的地、找到某样东西、搞清楚某个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有时可能让人无法理解的求知欲。当非洲人问蒙戈·帕克,你来这的目的是什么?蒙戈·帕克说,我来看你们的河。当地人表示无法理解:河有什么好看的,难道我们的河与你们的河有什么不同吗?——确实,也没什么不同,当蒙戈·帕克看到他朝思暮想的尼日尔河时,他也只是发现它像泰晤士河一样在流淌。

其次,探险者的知识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抹煞。

探险者在行走非洲的过程中,关注并记录非洲的土地、山川、动物、植物以及不同地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从当时来看,他们的行为是极大地增进了人类的知识,特别是为非洲无文字地区保留下了诸多珍贵的记录。

去往非洲的探险者中,无论本身是不是专业的自然地理人士,都会对所到之处的自然地理情况进行观察和基本的测量,对所到之处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物产等进行记录。有的记录专业而全面,有的记录则较为零散,但都是在积累知识和数据,为最后完整地认知非洲特别是绘制非洲地图贡献力量。

去往非洲的探险者中,有一部分人是专业的博物学家,其主要目的就是作“博物学旅行”。他们会细致地对非洲的动植物进行图文描绘,记录其特性,进行分类、命名,有的还会制作标本带回。至今在欧洲相关国家的一些自然博物馆里仍有当年博物学家留下的标本。

去往非洲的探险者们会接触非洲当地人群,有的还会在当地人群中居留比较长的时间,比如一些传教士。他们记录非洲人的体质状况、狩猎采集或者农牧业生产、日常衣食住行、习惯法、风俗、仪式等等,特别是还会记录一些以欧美标准看来属于“迷信”或者“恶习”的巫术、传统宗教等方面的东西,这些资料有助于人们了解非洲的社会文化。

去往非洲内陆探险者记录并留下了很多关于非洲历史的资料,包括经济史资料、社会文化史资料、族群、酋邦或王国史资料、关于重要历史人物的资料、关于重要历史进程或事件的资料、关于特定地区的资料等。

探险无疑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危险的活动,但同样也是一项令人神往的活动。

《伟大的非洲探险者》既呈现了探险的艰辛和危险,也通过对探险者的描述呈现了探险的令人神往的一面,尽管我们往往不能亲身探险,但不畏艰险、探索新知的精神却总是值得我们尊重并学习的。



《伟大的非洲探险者》

威廉·金斯顿、查尔斯·洛著,龚雅静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年1月版。

作者简介:

威廉·H·G·金斯顿(William H. G. Kingston,1814—1880),英国作家,著有多种儿童小说、游记文学及探险纪实文学作品;查尔斯·拉斯伯恩·洛(Charles Rathbone Low,1837—1918),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曾在英国海军部队服役,著有与海军、海洋探索相关题材的作品多部。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布鲁斯在阿比西尼亚的旅行

第三章 蒙戈·帕克的旅行

第四章 德纳姆和克拉伯顿的旅行

第五章 兰德尔兄弟的尼日尔河之旅

第六章 巴思在非洲中部的探险

第七章 伯顿和斯皮克在非洲中部的发现

第八章 斯皮克和格兰特的维多利亚湖—尼罗河之旅

第九章 斯皮克和格兰特的旅行(续)

第十章 利文斯顿的首次非洲探险之旅

第十一章 利文斯顿的第二次赞比西探险

第十二章 萨缪尔爵士及夫人的旅行

第十三章 利文斯顿前往赞比西的第三次旅行

第十四章 斯坦利为寻找利文斯顿而开展的远征

第十五章 卡梅伦穿越非洲之旅

第十六章 斯坦利在刚果的探险

第十七章 在非洲中部进行的各类旅行与探险

第十八章 斯坦利营救埃明帕夏

第十九章 斯坦利营救埃明帕夏(续)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刘伟才



 (本文刊登在《中国投资》非洲版2020年7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