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寻找商机 而今分享经验

发布日期: 2015/08/28  作者: shcasadmin   浏览次数: 330   返回


       第四届中非民间论坛昨日在义乌举行,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致辞中指出,目前中国对非民间投资潜力仍然巨大。比起以往寻商机找项目,与会代表在这次论坛中分享了更多经验,并提出中非双边发展的新思路。与上届相比,论坛由非盟与中国民间组织共同举办,也被认为是“中非民间交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机制化分论坛,中非民间论坛至今已举办了四届,为民间交往提供了平台。本届主题是“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开创民间友好新局面”,来自中国和近30个非洲国家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盟的200余名代表出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视频致辞。

        2013年访问坦桑尼亚时,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李源潮说,当前中非发展互有需求,中非人民梦想相连相通,迫切需要共同巩固和夯实命运共同体,中国和非洲加起来有2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没有中国和非洲的和平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繁荣稳定。

        刚刚卸任不久的纳米比亚前总统希菲凯普涅·波汉巴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了对中非关系的强烈信心,“在非洲几乎每个国家都可以看到中国投资建设的学校、医院和中国工厂,我本人认为中非合作将保持良好的状态,不会在某些地方产生断链子,会越来越强。”

        “与以往相比,这次论坛的一大变化是与会者从过去寻商机找项目到提出更多的发展新理念,分享更多经验”,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长尤建华说,虽然一天的论坛日程结束,但参会者的会议还在延续,有几个代表团觉得很多想法没谈,进行了更多的双边交流。

        与上届在苏丹举行的中非民间论坛不同的是,本届论坛主办方除了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外还有非盟经济、社会和文化理事会。该理事会主席约瑟夫·齐兰吉认为,此举强调了中非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民间交往基础上,中国非洲互为可信赖的朋友,这是中非民间交往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非人民交往日益密切。李源潮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在非洲的中国公民和到非洲的中国游客都已经超过百万,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来中国经商、留学,仅在浙江义乌的非洲常驻商人就有3000多人。

        延伸

        中方将邀请500名非洲代表来华研修

        200余名中非与会代表在论坛上共同拟定并发布了《中非民间交流合作倡议书》。代表们认为,同中非人民的期待和中非关系发展的潜力相比,中非民间和人文交流仍有很大拓展空间。

        代表们向中非各国非政府组织、智库、媒体、企业及政府部门等发出倡议,提出2016至2018年,中非民间围绕促进产业产能合作、建设和平安全伙伴关系、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继续开展面向民间社会的交流活动和面向基层民众的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等民生项目。

        具体来讲,中方将邀请500名非洲民间各界代表分期分批来华研修,此外,中国各民间组织将通过资助来华培训和在非洲国家派遣专家、建立培训中心、发放奖学金等方式,帮助有需要的非洲国家培养科技、卫生、农业等各类急需人才。

        《倡议书》还确定了进一步完善中非民间论坛机制。作为论坛联合主办方,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和非洲联盟经社文理事会将牵头成立论坛常设委员会,负责同中国及非洲各国民间各界保持常态化联络。

        今后,中非民间论坛与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同步,每三年在中国和非洲轮流举行,扩大论坛的覆盖和邀请范围也将扩大至更多国别、界别。

        观察

        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去?

        与会代表:加强对非洲文化理解

        到2014年底,中国共有3092家企业在非洲投资,75%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发挥了“先行军”的作用。

        李源潮在中非民间论坛开幕式上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具备雄厚的投资能力、良好的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而这恰恰是非洲工业化所需要的。目前,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刚接近300亿美元,对非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潜力巨大。

        接受记者采访时,纳米比亚前总统波汉巴表达了对中国商人的欢迎,“中国大型企业帮我们建设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在农村地区,中国的生意人也售卖着非常便宜的商品,纳米比亚非常感谢这些中国人。”

        不过,与会代表认为,民间投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也值得探讨。

        “现实中,和大型的央企和国企相比,民营企业在非洲遇到的困难更多,遭遇的指责更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姚桂梅说,中非经贸合作并非尽善尽美,也遭遇了很多挑战和面临了很多问题,不过,其中主要根源之一还是中国和非洲文化差异所造成的。

        因此,姚桂梅建议,未来中国和非洲之间需要以尊重和平等为前提的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在非洲投资的时候,不仅要了解非洲国家的宗教、种族这方面的风俗习惯,更加要了解非洲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与自然界和平共处的宇宙观还有人本主义思想。非洲人的群体意识,这些是非洲文化特性,要从实际中体会。”

        从事非洲研究38年的前驻厄立特里亚、卢旺达大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舒展则指出,“中非作为合作伙伴同用一辆车,走在非洲路上,应该让非洲人来驾驶。”舒展进一步解释说,在了解、尊重、信任非洲方面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需要在中国普及非洲知识,讲好非洲故事,才能让中国民间更加理解非洲自己的文化和性格特征。




来源:
http://www.zfhz.org/plus/view.php?aid=1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