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中非产能合作一举多赢

发布日期: 2015/07/11  作者: shcasadmin   浏览次数: 367   返回


       近来,产能合作成为中非合作中的一个“热词”。很多非洲国家都热切希望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成为中国产业和产能转移的优先承接地,助推本国工业化。中非开展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互有需要、互有优势、互为机遇,有助于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进而促进世界更加均衡、稳定与繁荣,让中非和世界人民都受益,可谓一举多赢。

  中非开展产能合作有助于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上世纪中叶以来,非洲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求实现经济自主可持续发展。但遗憾的是,有些发达国家对非洲只愿“给鱼”,不愿意“授人以渔”。如今,非洲仍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最集中的大陆,不少国家迄未解决吃饭和发展问题。

  经济上不独立,政治上就难以真正独立。“给鱼”只能救急,只有“授人以渔”才能真正帮助非洲建立健全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廉价出口原材料、高价进口商品的不利地位,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

  中非开展产能合作,就是要“授人以渔”,帮助非洲破解长期制约其发展和工业化的两大“瓶颈”难题,即基础设施滞后和人才不足,并鼓励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实现技术转让,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和外汇、增加税收和初级产品附加值,把非洲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转化为惠及中非人民的发展成果。

  中非开展产能合作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具备为全球提供先进装备和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需要到海外谋求新发展。中国有能力、也有需要推动产业和产能到海外发展,在带动合作国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再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日本、亚洲“四小龙”等都是在承接外来产能后实现经济腾飞,并成为产能向海外转移的输出国。

  非洲现有近11亿人口,预计到2025年将达14亿,人口红利巨大,是接受外来产业转移最理想的承接地之一。非洲谋求工业化需要来自中国等国家的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政府愿真心诚意帮助非洲改善投资软件和硬件环境,“筑巢引凤”,为中国产业和产能转移创造条件。可以说,中非产能合作互有需要、互有优势,既是帮助非洲,也是帮助中国自己。

  中非开展产能合作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当前,非洲难民潮正涌向欧洲。贫困和欠发展一直是非洲局部动荡不止、恐怖主义活动频发的根源。非洲的稳定与发展关乎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开展产能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改善民生,让更多非洲青年人在厂房、车间、农场或写字楼里工作。那样,就没有人愿意到丛林里参加恐怖组织或离开自己的祖国和家园当难民,非洲和世界就会更加稳定与和平。

  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中非伙伴关系。新一届中国政府对非政策理念的核心要义就是,中国愿意把自身发展同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让世界更加均衡、和谐与繁荣。

  不久前,中国外长王毅提出了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应坚持的四项原则,即“义利并举、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市场运作”。王毅外长还强调,中国开展产能合作,绝不以牺牲合作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绝不走掠夺式开发和豪取抢夺的殖民老路。中国不仅仅这么说,更是这么做。

  埃塞俄比亚石油等能源资源并不丰富,但中国坚定致力于同埃塞开展互利合作。埃塞的第一条环城公路、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城市轻轨、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第一个风力发电项目,都是中国提供融资支持建设的。这为埃塞吸引外资、发展工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东方工业园是埃塞首个工业园,吸引了一批中国投资企业入驻。其中,华坚制鞋企业仅有35名中国员工,为当地创造了3500多个就业机会,每年为埃塞创汇1000多万美元。

  中国是安哥拉最大的原油出口国。10余年来,中国通过一揽子互惠合作模式,帮助安方建设了39所医院、78所学校、14个变电站、20个水处理厂和7500公顷农业灌溉项目,改造了223个小区城网,建设了1343公里铁路、892公里公路、736公里输变电线路等,为安哥拉国家重建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石油和矿藏资源能源主要被西方公司占有或垄断。我真想知道,西方国家是否也能像中国在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一样真心帮助非洲国家发展。

  帮助和支持非洲国家实现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遗憾的是,有些国家仍把非洲当作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和“后花园”,竭力利用自身的传统影响力和现实威慑力,对非洲内外事务包括非洲跟谁交朋友、与谁合作指手画脚、粗暴干涉。他们不愿意真心帮助非洲实现自主发展,还想方设法干扰、阻碍别人与非洲开展合作。

  正当中非产能合作即将扬帆起航之际,有些西方媒体闭着眼睛,大肆渲染中国将把过剩产能和污染转移到非洲。他们看似关心非洲生态环境,实则担心非洲推进工业化,实现政治和经济独立。

  中国在快速发展进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付出了牺牲环境的沉痛代价。作为非洲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我们绝不愿意看到非洲国家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中国政府愿全力帮助非洲国家设立产能准入标准和环保门槛,并要求中国企业严格恪守产能合作“四项原则”。中国冀东发展集团在南非建设的水泥厂项目率先采用水泥余热发电技术,每年可减少工业用煤1.7万吨,为南非水泥行业树立了新的最高标准。这就是中国产能合作的范例,欢迎国际社会实地考察监督。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殖民时代已经终结,“零和”思维必须结束。非洲属于非洲人民,是世界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只有放下私心与偏见,摘下“有色眼镜”,国际伙伴才能同心协力,非洲国家才能更多受益,世界才能更加和谐与美好。(《人民日报》7月9日刊发时略有删减)





来源:
http://www.fmprc.gov.cn/zflt/chn/zxxx/t1279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