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规划26国大自贸区 中企受益几何

发布日期: 2015/06/16  作者: shcasadmin   浏览次数: 381   返回


       每年7月,东非大陆数百万只动物会按时踏上迁徙之路,为获得宝贵的生存资源,更好地繁衍生息。经济亦然,货物的自由流通也将带给非洲经济勃勃生机,而这样的期待已渐渐实现。

  10日,26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齐聚开罗非洲经济峰会,签署了大自由贸易区协定(TFTA),将非洲地区现有的三大自贸区——南部非洲开发共同体(SADC)、东非共同体(EAC)和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COMESA)整合为一。整合之后的自贸区占整个非洲经济总量的1/2,惠及人口超过6.25亿。

  协议称,将通过塑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来促进区域内贸易,提升投资水平和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发展。

  或改善无序化竞争

  据2013年《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中国自2009年以来已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中国对非投资层次也不断提升,超过2000家中企在非洲50多国进行投资。从合作领域来看,比重最大的是采矿业,占30%,其次是金融、建筑和制造业,各占15%~19%。2014年,中国与非洲贸易额达到2218.8亿美元,同比增长5.5%,创历史新高。

  另据安永最新发布的《2015年非洲吸引力调查》,中国2014年面向非洲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6.7%,至61亿美元,涉及投资项目32个,取代印度成为非洲的第七大投资方。投资领域主要为电信、传媒和科技,占项目总数的1/3。

  中联重科(000157,股吧)南非区域负责人张雪伟已经在非洲断断续续呆了4年,该公司主营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在阿尔及利亚、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都设有分公司。他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大自贸区的消息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个利好,但近期影响有限。

  “这个26国大自贸区至少要2017年才可能协调好多方利益真正运作起来。对于中资企业来说,最大的好处在于市场的扩大和相应的政策优惠。”张雪伟称。

  据了解,10日达成的协议只是迈向非洲大自贸区的关键一步,该计划还需要得到各成员国议会通过,这意味着自贸区真正开始运转至少要等上2年。

  张雪伟表示,在当地开展业务最大的阻碍是竞争无序化,而大自贸区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

  他说:“即将来非洲投资建厂的企业会更有信心,因为市场大了就不仅仅是单个国家。但现在协议还是框架性的。”

  深圳传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手机品牌TECNO几年前就瞄准了非洲快速成长的市场,在西非和东非分别以尼日利亚和肯尼亚作为集散地,覆盖了非洲大部分国家,如今已成长为非洲市场三大手机品牌之一,市场占有率超过20%,广告和产品在非洲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大自贸区对TECNO的经营来讲是好事。自贸区扩大以后,区域之间的货物流通范围会加大,但具体要看通讯产品在自贸政策中占多大比例。”传音控股市场总监刘俊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TECNO在原先的COMESA里面已经受益了,比如,TECNO的第一家工厂建在埃塞俄比亚,COMESA对于出口的政策支持已经让我们感受到现实好处了。2017年以后,利好肯定能更好地落地。”刘俊杰称,TECNO在深圳和非洲都有设厂,现在非洲工厂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刘俊杰打了个比方:“我们本身就在织一个锦,而自贸区的来临对我们来说就是锦上添花。”传音控股等许多布局非洲的中资企业多年来基本上都在悉心培育当地市场,经营品牌、口碑和企业信誉。

  非洲一体化程度低

  1963年,象征非洲大陆政治经济团结的非洲统一组织成立,该组织在2002年被非洲联盟取代,其间陆陆续续成立各种区域性组织,各国间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有余,但由于发展基础低,非洲总体贸易水平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份额仍十分有限,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十分迫切,不过障碍也是显而易见的。

  “实际上,全非洲自贸区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2013年非盟开了两次峰会,都是谈一体化的,但目前非洲的一体化程度总体来看还是处在一个很低的程度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市场分割、交通不便、缺乏互联互通一直是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障碍。

  非洲大大小小的市场共同体和关税同盟超过10个,基本上都是以简化商品通关手续、减少征税商品数量、统一税收标准、消除贸易壁垒、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

  刘鸿武表示,非洲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给中非经贸合作带来更广阔的空间,符合中非贸易大方向,但非洲的市场一体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很多非洲国家和所处区域的市场一体化程度本身就很低,加上这些国家对自己国内经济的管控和治理能力很弱,因此较难符合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条件。

  “最近几年,非洲很多地区政局不稳定,也严重阻碍了非洲的一体化进程。此外,非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市场容量有限,物流体量很小,大规模的一体化缺乏内部推动力量,而且现在非洲投资来源很单一,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很大,融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短期内实现区域一体化存在很多障碍。”刘鸿武称。

  也有声音指出,大自贸区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框架内较小的经济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贸易开放之后,一些原本就缺乏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国家将难以和较发达经济体竞争。目前,非盟53个成员国之间对一体化进程的看法可以分为“激进派”和“缓进派”,有些大国比较积极地在主张,而一些较落后的国家更期待渐进式的发展。

  “非洲很多国家的经济是高度同构性的,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资源物产相通,相互之间的开放度本来就不大,互补性也很弱。但总的来讲,无论大小国家,一体化对所有国家都会带来更多机会,只是各国的受益程度不一样。”刘鸿武称。




来源:
http://www.zfhz.org/plus/view.php?aid=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