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掠夺非洲资源论”毫无根据

发布日期: 2015/04/24  作者: shcasadmin   浏览次数: 424   返回


来源:求是理论网


   新世纪以来,中非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互利合作取得巨大成果。这不可避免在西方发达国家部分政要和媒体中引起嫉妒,他们编造各种论调予以诋毁。他们把中国对非援助的目的说成是“掠夺非洲资源”,将中国与非洲正常的经贸关系称为“新殖民主义”。这些观点不仅在西方大行其道,在非洲也有不少人受这些观点影响。

       实际上,西方上述指责是毫无根据,也是不负责任。

  首先,中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帮助受援国脱贫解困、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的快速发展,在非洲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让西方日益心理失衡。欧美国家一向把自己视为非洲的“主人”,对非援助都是一种居高临下姿态,将援助视为一种“馈赠”,往往附加非常苛刻的条件,如照搬西方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与之相对照的是中国对非援助,一直坚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认为非洲国家不是小孩,不需要别的国家指手画脚,而是尊重他们的实际需要,将援助主要用于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提供的优惠贷款主要集中在交通、通讯、电力等重大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项目上,真正帮助非洲夯实自主发展基础。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也是相互。与西方的援助不同,中国从来不用“捐赠者”和“受捐者”这些称呼,中国一视同仁地看待非洲的朋友,也不因为自身穷富变化而变化。当然,非洲国家和人民同样是投桃报李。2008年,中国遭受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仅200万人口的赤道几内亚就捐赠了200万欧元,体现出中非互帮互助的真挚友谊。

  其次,中非经贸合作是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西方指责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模式本质是“掠夺”非洲资源,即中国向非洲倾销制成品,换回中国急需的自然资源,造成非洲经济依赖原材料出口,无法获取产品附加值,同时丢失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失去长期发展的基础。

  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模式是由双方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几乎没有摆脱殖民统治时期的阴影,在国际贸易中无法生产制成品,能够拥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只有原材料,这不是中国的过错,而是西方对非殖民主义后遗症。近年来,我们和非洲一些国家在能源资源领域也开展了一些合作,但这完全是正常的投资和贸易行为,是按照国际市场的规律和规则进行的,是无可厚非的。

  公道自在人心。如果中国正在对非洲“掠夺资源”,推行“新殖民主义”,那么非洲国家会毫无反应并对中国的帮助给以高度的赞誉?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认为,“中国掠夺非洲资源”的论调就是一个“幻影”。安哥拉主流媒体《国家报》的文章就表示,“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说法是一个错误指控”。南非总统祖马表示,中非之间不存在任何殖民关系,那些关于中国的指责是不真实的。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认为这是荒谬、毫无根据的指责,非洲对中国怀有信心和信任。

  事实也胜于雄辩。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2218亿美元;自2009年起,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在人文交流上,中国一直协助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员,并派遣技术人员、外援医疗队、青年志愿者、农业专家支援非洲国家的建设。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中国与非洲都是平等相处、互利共赢,与过去充满剥削、掠夺、控制和压迫的殖民主义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所以说,指责中国掠夺资源、是“新殖民主义”的说法是没有根据、没有理由的。




来源:
http://www.fmprc.gov.cn/zflt/chn/zxxx/t1257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