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运动狩猎饱受争议 为何依然顽强存在?

发布日期: 2015/08/19  作者: shcasadmin   浏览次数: 440   返回


原标题:非洲运动狩猎饱受争议 为何依然顽强存在?

  【文明还是荒野?】

  今年4月,弗朗茜因为一张与狩猎“战利品”长颈鹿的合影而引发众怒。然而,即使遭到谩骂和人身威胁,弗朗茜仍然没有放弃打猎。对她而言,这就是生活。

  41岁的弗朗茜孩提时候就开始打猎,从小和父兄一起在野外猎鹿。21岁那年结婚后,她和丈夫定期远征狩猎。即使怀有4个月身孕时,弗朗茜还带着11个月大的儿子一起在野外宿营猎鹿。追踪野鹿踪迹的一路上,她时不时停下来哺乳。

  多年下来,弗朗茜成长为一名优秀猎人,耐心、坚韧而且强壮。步枪已经没什么挑战,她改用弓箭打猎,这需要更轻巧的步伐、更准确的判断和更有力的射击。

  偶尔,弗朗茜在诊所给人洗牙。大部分时候,她都在打猎,每年至少3个月,她会带队女猎手到阿拉斯加丛林中打猎。

  “对我来说,打猎是生活的全部,定义了我和我的家庭,”她说,“我能从空气中嗅到秋天来了,然后跟家人说:‘我们上山吧!’”

  在社交媒体泛滥的年代,这种狩猎文化显然不是主流,根本不为人理解。弗朗茜和猎物的合影在网上疯传时,舆论一边倒地予以谴责,指责猎手对荒野和自然的伤害和掠夺。这种道德评判倾向于严格区分文明社会和蛮荒世界。然而,就非洲的运动狩猎而言,所谓的荒野更像精心栽培的结果,和文明的边界早已模糊。

  弗朗茜获许猎杀的是一头8到9岁的雄性貂羚,野外生活的貂羚平均寿命16岁。这头貂羚在林波波猎场出生长大,已经有了15个后代。猎场主现在考虑用一头更年轻的雄性貂羚取代它的位置繁殖后代。

  从孕育为生命的那一刻起,这头貂羚就注定要被猎杀。它算不上真正的野生动物,也不是牲畜。它的存在是为了营造一种荒野的感觉,尽管真正的荒野或许已经不存在。

  弗朗茜第二次狩猎等待8小时后,这头貂羚还是没有出现。猎场主考虑,让弗朗茜猎杀另外一头已过最佳育龄的雄性貂羚。在这头貂羚经常出现的地方,弗朗茜和向导沿着枯草疾速前行,追寻踪迹,终于找到了貂羚的粪便。这一次,弗朗茜得手了,稳稳地一箭射中这头10岁貂羚的肩部。

  弗朗茜说,狩猎更像一种极端的自然体验,猎手从中感觉到与动物“一对一的对决”。

  【自然保护区的“饭票”】

  美国牙医帕尔默诱猎狮子的行径曝光后,舆论更聚焦非洲运动狩猎,认为这种旅游产业危害动物,威胁环境。然而,务实的环保人士却坚持,管理规范的运动狩猎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为此提供资金保证。

  以津巴布韦为例,这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人均GDP不及美国的1.8%、农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政府要出钱保护野生动物捉襟见肘。自从允许合法狩猎以来,该产业每年缴税4000万至6500万美元,成为津巴布韦野生动物保护资金的重要来源。

  津巴布韦政府也曾在2004年全面停发合法猎杀狮子的“狩猎配额”。然而,随着野生狮子数量增多和动物保护资金减少,当局7年后再次放开合法猎狮。

  提供合法狩猎渠道,还能有效打击非法盗猎。迫于环保组织压力,肯尼亚在1997年全面禁止运动狩猎。结果,据非政府组织“人为行动保护大象”负责人凯瑟琳·赛姆瑟估计,原来生活在肯尼亚猎场外的六到八成大型哺乳动物遭盗猎。

  令人无奈的现实是,如果不与经济利益挂钩,无从可持续地保护野生动物,随时会遭到盗猎、栖息地面积减少和当地农夫的威胁。

  不少曾经反对合法狩猎的环保人士也不得不承认,在一些国家,狩猎业的发展放慢了野生动物栖息地被老百姓开荒或被政府开发的步伐。

        一站式狩猎旅游

  旅行社“奢华狩猎”为游客在南非和津巴布韦打猎提供一站式服务,抵达当地后,游客入住指定旅馆,车接车送进入狩猎区,由职业向导带领追踪猎物。捕获猎物后,由旅馆负责制作标本,打包装箱运回国。

  在非洲打猎,旅行社的报价与猎物大小和凶猛程度成正比:十天的“猎狮旅”报价在5万美元左右,大象差不多4万美元,一头疣猪或羚羊只要6000到7000美元。

  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夫米克·詹姆森曾在非洲猎取过4只黑斑羚和羚羊。他现在效力一家名为“野生非洲狩猎远征”的旅行社,专门为美国客人服务。“在那儿能享受国王般的待遇,”他说。

  在非洲,狩猎旅游已经衍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除了旅行社、酒店和猎场能从中获利,还养活了专门制作动物标本的大小工厂。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郊外的一家标本工坊,45名工人每年制作6000多个动物标本。

  和打猎旅游要价一样,制作动物标本的费用依照动物种类不同:大象2.7万美元,长颈鹿6000美元,猎豹1300美元和犀牛1万美元等等。




来源: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813/c157278-27453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