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非洲农业 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日期: 2014/10/16  作者: shcasadmin   浏览次数: 500   返回


       中非合作网10月14日讯   十余年间,曾被遗忘的大陆“非洲”,以近5%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悄然崛起,其中,农业发展被非盟国家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诸多学者表示,投资非洲农业可助力中国农业“走出去”,但风险和挑战也无处不在。

  近日,世界银行半年刊《非洲之脉》预测,非洲地区2015-2016年经济增长将达5.2%。这一数字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当下颇为引人注目。在2014年10月13日于北京大学举行的有关非洲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南部非洲主任Said Adejumobi则指出,非洲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60%的非洲人都依靠农业谋生。

  目前,非洲农业的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国际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也正是因为如此,非洲的农业领域才存在开展国际合作、获得国际投资的巨大空间。对此,Said尤其提到了中国,他认为中国向来是非洲的重要伙伴,在农业投资领域中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可能。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伍振军的研究数据,相比较中国,非洲的农业开发潜力巨大,中国的人均可开发耕地面积、草场面积、森林面积、水资源等均少于非洲大部分国家。伍振军认为,非洲可作为中国农业“走出去”的重点目标。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不可避免。伍振军指出,农业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把投资潜力转化成现实受到环境约束”,非洲存在自然、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风险。他以2014年非洲的第二大经济体南非为例分析称,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风险和汇率风险都是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此外,对外投资还需衡量投入与产出比。前中国政府非洲问题特使刘贵今告诉财新记者,根据中国以往援助及投资非洲农业的经验,这些项目只有一半是成功的,更早期的项目都是全盘失败的。所以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比较谨慎。

  刘贵今还坦言,中国投资非洲农业,“不是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也不是解决土地短缺问题”,因为非洲距离中国很远,运输成本太高,不足以满足中国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

  因此,对非洲的农业投资并不是中国的战略,中国也无意将非洲作为“粮仓”。刘贵今对财新记者表示,中国对非洲农业的帮助和投资是为了稳定全球粮食价格、增强食品安全,这将反过来帮助稳定中国的粮食价格。

  目前,中国对非援助占整个对外援助资金额的近1/2,对非农业投资只占中国整个对外投资额的2%。刘贵今认为,尽管存在风险,但这一数字还有增加的空间,中非之间还可以“更大胆”、“更有想像力”的方式进行农业合作。


来源:
http://www.zfhz.org/plus/view.php?aid=8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