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非洲艺博馆馆长王少波先生为中心研究生做讲座

发布日期: 2019/11/09  作者:    浏览次数: 161   返回


2019118日,连云港非洲艺博馆馆长王少波先生为中心研究生做了题为“视野、理论与方法——简·范西纳《非洲艺术史》解读”的讲座。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教授主持。


(李欣晨 摄)


首先,王馆长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简·范西纳,他是比利时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后来成为了最著名的非洲学者之一,他被认为是中部非洲历史研究的权威。他的《非洲艺术史》是最早探讨非洲艺术研究方法的著作,不以通常编年史史述方式进行叙述,不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独立体进行叙述,不以纯艺术论述艺术,而是更加强调非洲内部文化与外来文化艺术之间的关联性。他在非洲艺术史研究上并不特别强调口头证据,更相信考古等证据,但他所使用的、由相互检验的方法所支撑的口述传统也受到了挑战。


其次,王馆长讲了《非洲艺术史》结构特征。其中包括对非洲艺术的介绍、艺术品的识别、社会对艺术的影响、传播的媒介和技术、艺术的风格、图标的阐释等。非洲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与外来艺术结合,非洲艺术形式的转变与很多社会因素都有关。接着,他讲了中部非洲刀具风格的变化看外部借鉴及转移、西非“驰瓦拉”羚羊顶饰面具风格的变化、面具的品种演变、基督教艺术在非洲等。


然后,王馆长讲了艺术学科的丰富性。他讲到库布勒的《时间的形状:论物的历史》,综合运用了技术研究、艺术鉴定、形式分析、图像学等美术史方法,还涉足物理学、地质学、语言学、人类学、文学批评与哲学等学科,论证了艺术史与这些领域的类似性以及不同之处。接着,他讲了艺术研究的学科框架,讲了潘诺夫斯基主要将所研究的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与原典及其它艺术中汲取的象征含义结合起来,寻求对历史、文化、艺术的深入理解。图像学对艺术史在人文学科中的发展有很高的地位。


最后,同学们向王馆长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非洲哲学与非洲宗教、艺术之间的关系、神龛与神坛等,王馆长耐心地向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连云港非洲艺博馆做了简单地介绍,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 李欣晨,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2019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