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史学系列讲座第二讲——伊巴丹历史学派

发布日期: 2019/10/18  作者:    浏览次数: 146   返回


(陶泓铮 摄)



继第一讲“对非洲史学传统的再思考”之后,1018日下午,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历史系主任阿德西纳教授(Olutayo C. Adesina)带来非洲史学系列讲座的第二讲,题目为“伊巴丹学派的认识论基础与未来轨迹”。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教授主持,苏州大学郑宪教授等参加。


(陶泓铮 摄)



讲座内容


首先,阿德西纳教授介绍了伊巴丹大学历史系的早期发展。1948年,伊巴丹大学成立。早期的伊巴丹大学历史系的设立体现其殖民性质,即使伴随着历史系日渐壮大,课程安排仍然侧重欧洲人在非洲的活动。


随后,阿德西纳教授介绍伊巴丹学派的史学思想、代表人物和局限性。

伊巴丹学派的内涵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教授去殖民化的知识;其二,突出非洲人在非洲历史中的作用;其三,利用口述材料串联其他史料,建构非洲的本土史学。随着伊巴丹学派影响的扩展,其他非洲国家,如加纳、肯尼亚、坦噶尼喀(今天坦桑尼亚)历史系纷纷建立起来,非洲史学的论述开始打破原来由欧洲史学派生的研究方法和概念框架,侧重本土化的研究方法和历史作用。


伊巴丹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著名历史学家肯尼斯·戴克教授(K. O. Dike)和阿德·阿贾伊教授(J. F. Ade Ajayi)。戴克强调非洲史学中非洲人的中心地位,不再仅仅关注欧洲人在非洲的活动。他的研究推动了非洲民族主义史学的兴起。阿贾伊从非洲中心视角进一步发展了非洲史学研究。他认为殖民时期不过是非洲历史的一个片段。非洲史学家应该更多的关注非洲人自身及如何打破殖民遗产的束缚,减少对其依赖性。阿德西纳教授称伊巴丹学派的研究成果打破了诸如休•特雷弗-罗珀等欧洲中心论者对非洲史学的轻视,有力地证明了非洲史学作为学术研究的可行性,也为非洲人提供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


阿德西纳教授也分析了伊巴丹学派的局限性。诸如一些批评者认为它的关注范围太窄,没有“总体史”(total history)的概念,仅仅侧重“上层建筑”(政治、行政管理等方面);出于保守主义,它未吸纳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等。因此,它逐渐与民众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产生脱节。


作为现任的伊巴丹大学历史系主任,阿德西纳教授讲座的第三个部分则侧重于伊巴丹历史学派未来的发展。当前历史系关注西非历史研究,进而扩展到非洲史。历史系设计了一些新的课程来反映对新的思想的需求,如对发展问题的比较研究、对新史学的关注、新课程设置中增加中国、印度近代史课程等。阿德西纳教授也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并表达期待与中国大学进一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最后,阿德西纳教授与听众展开互动和答疑,同学们受益良多,此场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  代竹君,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生)

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