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序雅教授为非洲中心研究生做讲座

发布日期: 2019/06/06  作者:    浏览次数: 182   返回


201964日,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所长许序雅教授应邀,为我院非洲研究中心研究生做了一场讲座。讲座的题目是“历史学中的‘时间’构成及意义”。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教授主持。

首先,许序雅教授给同学们介绍了时空观念。该观念是在20世纪3040年代西方比较史学学派和法国年鉴学派提出来的,代表人物有马克·布洛赫(18861944)和布罗代尔(19021985)等人。在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往往设置自己的各种“标准时间”,这些标准时间就像是“桎梏”强加到人们身上,限制或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标准时间体现了“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如皇帝纪年、基督教纪年、伊斯兰教纪年和格林威治时间等。历史是“同等身份”的人在相同标准时间的活动,这意味着“同等身份”的人具有他们自己的“历史时刻”;在一个客观时间 (时期)里,存在着许多的“历史时刻”。这些“历史时刻”可能被历史学家放大或缩小、忽略,如“古典时期”、“文艺复兴”、“近代”、“一战”、“二战” 。

其二,许序雅教授分析了时空观念的内涵。他认为历史时空观念内涵有5点内容:1.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其三,许序雅教授介绍了历史学“时间”的构成和存在方式。历史学上的“时间”的存在方式有三种,一是客观时间,二是历史上的时间观念,三是历史学家对时间的认知。第一、二种“时间”,构成了“时间历史”,第三种“时间”实际上是历史学家的“时间观”,构成为所谓“历史时间”。并对这三种历史学“时间”进行了具体阐释。提到历史上的时间观念的阶层性,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在同一个客观时间里,一个社会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差异,各地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差异,他们经常会有不同的时间观念,并按照自己的时间观来作息、生活和思考。不同社会阶层对“时间”的感知和利用往往会有差异,例如农民和工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

最后,许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关于如何读好研究生,许序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到要做好“三个一”:即读懂一本书,学好一门外语,写好一篇论文。读好一本书也是一门学问,需要用几十本书,甚至上百本书去理解它。外语是研究生的基本能力,当年许教授在读硕士研究生时翻译了23万字的外文资料。还要多走走,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们是非洲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一定要到非洲去走走!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作者欧阳媚卉,为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