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博士生博茨瓦纳调研随笔

发布日期: 2017/09/19  作者: 网站管理员   浏览次数: 382   返回


 

       2017年7月1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经过长达18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我生平第一次踏上了非洲大陆。我与中心的其他四位硕士研究生,在非洲研究中心和导师的项目资助下,有幸来到了非洲大陆南部的“小康之国”——博茨瓦纳,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调研。由于签证办理过程中耗费了较多时间,使我们原定三个月的游学时间缩短为两个月,但这短短的两个月,也令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更是让我得以亲临非洲,这片我已在书本中研究了四年,向往已久的广阔大陆。


       原本以为,初次来到异国他乡,会让我们感到些许无助。但当我们走出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的塞内茨·卡马爵士国际机场的出关通道时,一股热流涌上心头。一位当地的华人朋友——王强大哥和博茨瓦纳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焦玉栋老师,以及曾经在我们非洲研究中心担任过外籍特聘教授的博茨瓦纳大学前副校长Youngman教授亲自到机场接我们。Youngman教授曾经是我的老师,教导过我很多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如今更是以年近70的高龄等候了我们一个多小时,真是让我在深感愧疚的同时却又倍感亲切。


       随后我们来到了我们将要居住的华人朋友的家里,由于博茨瓦纳大学即将开学的原因,我们并未申请到学校的研究生公寓,但好在热心的华人朋友——张德芳大哥收留了我们,让我们不至于在异国他乡无家可归,并且还住进了“豪华”别墅之中,这也算是一种意外安慰吧。


       

       图一:在博居住之所


       倒时差可能是刚到国外的朋友们不可避免的难题,滋味的确不甚好受。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前往博茨瓦纳大学(University Botswana,简称UB)拜访历史系主任Bolaane教授,以及我们中心的特别研究员Part T. Mgadla教授。两位教授以及UB历史系的其他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令我们可以自由地出入UB图书馆,尽情地搜寻我们的论文及其他相关图书资料。



       

       图二:UB图书馆门前的“驱牛人”铜像


       此次我们能够前来博茨瓦纳大学进行交流,还得益于上海师范大学与博茨瓦纳大学合作创办的孔子学院,为我们在UB校园里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当我们行走在UB校园里时,会经常听到有人向我们友好的说一声“你好”。一句“你好”,简单易懂,却深深触动着我心。这时我才意识到中心开设的非洲当地语言课程是多么的重要,虽然我学得不够好,但是回一句简单的“Dumelang”(茨瓦纳语“你好”),瞬间拉近了两位中博友人之间的距离,让“外国人”一词就此远去。


       

       图三:上海师大与UB共建的孔子学院


       除了每日流连于UB图书馆之外,博茨瓦纳的国家档案馆也是我的常去之地。记得第一次前去档案馆之时,查询地图,发现仅距离我居住之所5公里而已。就突发奇想的步行前往,大约行走了1小时左右后安全到达。既锻炼了身体,又欣赏了路边的城市美景,并且与路遇的博茨友人相谈甚欢,增长了不少见闻。在档案馆之中,我搜集到了许多哈博罗内城市发展的原始档案材料,为我之后的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四:博茨瓦纳国家档案馆


       访博期间,我们有幸聆听了前博茨瓦纳金融发展计划部秘书,对博茨瓦纳城市及乡镇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David Magang先生的题为“A People Without a Past is a People Without a Soul——Sir Seretse Khama’s Vision of Development of Botswana”的讲座。讲座由UB历史系主办,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出乎我的想象,许多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及当地知名人士都出席了讲座。这次讲座令我对博茨瓦纳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获益匪浅。


       

       图五:David Magang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受到Youngman教授及其夫人Phora女士的邀请,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和农场,并受到热情的款待。我还有幸跟随Youngman教授前往哈博罗内的郊区Tlokweng Village,看到了博茨瓦纳旱季的野外风光。在归程中,教授带我参观了非洲历史中著名的“大树下的民主(Kgotla)”场所。并亲自为我讲解了部落酋长及绅老们围坐在大树下处理部落日常事务的历史,使我得以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种民主形式。


       

       图六:当地部落议事场所


       

       图七:首都“哈博罗内”名字来源之酋长塑像


       

       图八:传统房屋


       两个月时间,既不能令我们在学业上有多少重大突破,也无法完全领略到博茨瓦纳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正是这短短的六十多天,让我得以亲临非洲,真实的了解了非洲的实际情况,体会了博茨的风土人情,为我今后继续从事非洲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让我不禁想起了前中国驻南非大使、中国首位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刘贵今大使的一句名言:“没到过非洲,怕非洲;到了非洲,爱非洲”。这次访博之行,令我深深体会到了刘大使这句话是多么的准确、恰当。非洲,并不是一片荒毛之地、一片到处充满了疾病、战乱之地,而是一处拥有着美丽风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陆。

       
       最后,借此机会向非洲研究中心和导师张忠祥教授表示感谢,正是由于他的鼓励和支持,才令我能够继续在非洲研究的道路上深入下去,才会有这次珍贵且充满回忆的博茨瓦纳之行。此外,还要向我的师兄陈志禄老师、师姐杨敬表示感谢,正是由于他们的帮助,我们才得以认识诸多热心的博茨瓦纳朋友,让我们的游学之旅得以顺利完成。(本文作者石海龙,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