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研究生张会杰博茨瓦纳调研随笔

发布日期: 2017/09/18  作者: 网站管理员   浏览次数: 412   返回


 

       今年4月份张忠祥老师告诉我们,暑假期间中心一年级的同学将有机会去博茨瓦纳,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要前往非洲这块神秘的大陆,可以见识传闻中的原始狂野的风光;忐忑的是非洲大陆与中国相隔万里,而且印象中的非洲总是与疾病、战乱和暴力事件联系在一起,万一出现了意外该怎么办?

       就是怀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于7月20日下午和另外一名同学一起登上了飞往博茨瓦纳的飞机。之前,中心的刘伟才老师就曾提醒过我们,这个季节正是博茨的冬季,天气会非常干燥,刚去可能会流鼻血。开始还觉得他在吓唬我们,可是当飞机从埃塞俄比亚飞往哈博罗内的时候,我就知道刘老师说的是真的。

       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就是一阵干燥的风。虽然是冬季,太阳直射在身上还是有些炙热,但对于刚刚从将近40度高温的上海飞过来的人来说,这里已经是天堂了。过海关很轻松,这多亏了我们签证上的交换生身份。海关工作人员对学生很信任,行李都没怎么检查,而且还颇有兴致地用撇脚的中文和我们简单聊了几句。

       出了机场,陈志禄老师在博茨的中国朋友已经在那里等着我们。在车上,窗外飞驰而过的树木、行人和房屋都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因为这种还没有经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原始的非洲稀树草原风光,我只在BBC的纪录片中看过。汽车行驶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就到达了住宿的地方,先我们而去的三个同门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一起住的还有两个在那边工作的中国朋友,他们也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这时忐忑的心情才有一些放松。

       从漫长的飞机旅途中休息过来之后,第二天我们就开始真正投入到博茨瓦纳的生活中来。

       到博茨的第二日,我们一行人就去了博茨瓦纳大学(后面简称博大)。博大的校园很大,而且很整洁,不像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到处是高高建筑物,这里的教室都是一层或两层的房屋,校园里最高的建筑物也就三层而已。

       走在校园里,由于黄皮肤的人很少,我们过足了当外国人的瘾,所到之处总会引起一阵骚动,胆大热情的还会走上去跟我们练习两句汉语。(博大的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应该归功于校园里的孔子学院吧)

       由于带着为论文搜集资料的任务,我们就找了历史系和网管的工作人员,弄到了去图书馆的通行证和校园网账号。第一次去,我就爱上了博大的图书馆,因为馆藏图书真的很丰富,各种设施都很齐全。国内关于非洲的书目其实很少,但是这里就能找到很多,尤其是关于南非的更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我们也很热情,主动来问我需要找什么书,如果有困难可以尽管咨询她们。我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有一个大一的新生找我聊天,希望我能帮助他到中国留学。从简单的交流中能看出他很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渴望走出去,但是我自己也作为一个学生,对他的要求真的是无能为力。


       在去图书馆看书的日子,我们中午去博大的教师餐厅吃饭。餐厅供应米饭、意面和面包和一些有当地特色的食物,饮食方面我并没有感到不习惯,反而特别喜欢吃那边的牛肉和羊肉,既便宜味道又好。

       在教师餐厅吃饭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一位博大的年轻老师。第一次见面时,我就被他流利的中文震惊得目瞪口呆。后来才知道他曾经去过湖南大学留学学习计算机,因为对中文特别感兴趣,毕业后又去了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学习中文,算起来前前后后在中国生活过五六年,所以差不多已经是个中国通了,现在留在博大中文系教汉语。更让我震惊的是,他在上海期间交了一个中国女朋友,而且两人今年年底就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也算是中博友好的见证了。

       虽然在博茨的时间很短暂,博大历史系还是为我们各自安排了导师,以便于我们学习交流。因为我是研究非洲医疗史方向的,而且对南部非洲的艾滋病问题很感兴趣,我的导师Makgala教授就给我推荐了几本书,还带我去了博大的艾滋病中心,并给中心的人打了招呼,说我可以随时去查阅资料,对此我真的非常感动。

       在博茨的这段时间,周一到周五我们去学校图书馆看书学习,周六周日就在家里休息放松。我们很幸运能够住在陈老师的中国朋友家里。那是一个印度人的社区,每天都有保安巡逻,还种有很多我最喜欢的柠檬树,所以治安和环境都很不错。

       在去博茨之前,我想象中这个国家应该像媒体报道的大部分非洲国家一样,缺衣少食。所以,几乎每一样日常用品我都是从国内带过来的,结果到了之后,却让我大跌眼镜。因为这里有不少大型的超市和购物商城,而且里面的东西也不比国内超市贵,像肉、奶和蛋糕、面包之类的还比国内便宜不少。这里除了当地超市外,还有一个东方城,里面有几家中国人开的超市。我觉得每周最开心的就是去东方城的大采购,虽然博大的食物还是比较可口,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地道的中国菜。在东方城的超市里,国内经常吃的东西都有卖,当然价格会比较昂贵,不过毕竟是在国外,可以理解。 每周周六上午我们一行人采购一大车东西,中午一到家,就分工行动起来,洗菜的洗菜,煮饭的煮饭,忙得不亦乐乎。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对我来说,感觉最快乐的不是能吃到美味的饭菜,而是那些大家凑在一起忙东忙西的时光。

       之前说过,除了我们五个学生,还有另外两个在博茨工作的中国朋友,一个是地矿工程师,一个是上海一家电力公司的海外销售。之前准备中非关系的课程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写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在非洲的的文章。这次十分有幸能够亲耳听到他们讲述在非洲的经历和见闻。近些年中非关系逐步升温,经贸关系发展良好,中国企业在这里的经济效益不错。但是由于文化上的隔阂,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经历的困难也是在国内工作的人难以想象的。但与已经趋于饱和、就业压力很大的中国市场相比,这里对于年轻人来说仍然不失为一个淘金的好地方。真诚地祝福在博茨工作的中国朋友每个人都能够一直平平安安,实现自己的梦想。

       由于整个南部非洲的工业化还处于起始阶段,所以工业污染很少,环境很好。哈博罗内也是这样,我们在的这些日子几乎每天都是蓝天白云

       一提到非洲大陆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成群的野生动物。所以在去博茨之前,我最大的愿望也是希望能去当地的动物保护区一睹非洲五大兽的风采。第一个周末我们一行人就驾车去了动物园,但是遗憾的是由于那天动物园闭园,我们只能在门口溜达一圈,然后驱车去了哈博罗内的污水处理厂。那里的污水处理厂跟中国的概念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是先知道的话,我还以为自己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湖边。

       Dorothy教授带领我们去看了三大酋长的雕像,然后驱车去了距离哈博罗内30多公里的一个叫Mochodi的村庄。这里的村庄也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贫穷破败的样子,相反街道很整洁,房屋也都很结实。因为教授的阿姨在这个村子里,我们还去她的家里做客。家里装饰得很具有非洲特色,主人对我们的到来也表示热烈欢迎。她们家中有一个两三岁的小宝宝,特别可爱,但是很害羞,我想去逗他玩,但是他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临走之前,我们给小朋友留下来一些从上海带过去的大白兔奶糖。

       离开小村庄之后,教授带我们去参观她的农场。从村庄到农场,一路上几乎没有见到什么房屋和人家,汽车行驶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才到达。因为是冬季,农场里只有一二十头绵羊和山羊,教授说她从附近的村庄雇了一个farm boy 帮助照看农场,而她每周周末会来巡视一下。

       在我快要离开博茨之前Dorothy教授带我们去了哈博罗内附近的consume fair,类似于一个嘉年华。里面有骆驼表演、游乐设施、各国商品的展销会以及民间黑人歌手的说唱和舞蹈表演。非洲的木雕很优美,我在展销会上看中了一个羚羊木雕,跟摊主谈了价钱以90普拉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跟摊主聊天,才知道她是从坦桑尼亚过来参加这边的展销会。



       在去博茨瓦纳之前,我还担心会不会很无聊。但是真正来到这里发现时光过得好快,一眨眼就要回国了。带着一些遗憾和不舍,我们告别了那里的朋友,希望有机会还能故地重游,希望有机会还能再与朋友们叙旧。





       本文作者张会杰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中心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