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文】白人移民殖民地与种族主义|中国投资

发布日期: 2021/11/16  作者:    浏览次数: 11   返回

导读


殖民主义在非洲扩张的过程中,白人殖民者侵占了一些气候适宜、经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逐渐形成有数量可观的白人定居的白人移民殖民地(settler colonies)。在母国和殖民地当局的支持下,白人移民殖民地一方面取得了一些经济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却又植下了种族主义的毒株

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种族主义

⬆ 尼亚“白人高原”(White Highland)地区的茶园


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有代表性的白人移民殖民地主要是南非、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肯尼亚(主要是内陆高原地区)、阿尔及利亚,此外在安哥拉、莫桑比克、比属刚果、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法属西非部分地区等也有比较多的白人移民。其中,南非白人数量最多,1960年时约为310万,占南非总人口的比例高达约20%。此外,西南非洲、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白人的占比也相对比较突出。

白人移民殖民地所在的地方大都气候适宜,并且大都有比较好的农业、牧业或矿业发展条件。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加上母国和殖民地当局的支持,白人移民殖民地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白人移民殖民地大都有发展水平较高的商品农业和牧业。除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外,各白人移民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有特色的经济作物种植和牲畜养殖产业,比如南非的水果种植和毛羊养殖、南罗得西亚的烟草种植和牛养殖、肯尼亚内陆高原地区的咖啡和茶叶种植、安哥拉的棉花种植、莫桑比克的甘蔗种植等。白人移民殖民地的商品农业和牧业能够得到母国和殖民地当局在基础设施、信贷、技术、设备、市场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具有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优势,整体发展水平较高。

一些白人移民殖民地有丰富的矿产储藏,白人移民借助母国和国际资本,发展起了比较发达甚至可称先进的矿业。南非的钻石矿业和金矿业、安哥拉的钻石矿业、北罗得西亚和比属刚果的铜矿业在殖民时期是非洲矿业乃至世界矿业的翘楚,其后继国家的矿业发展在当代也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矿业往往由欧美矿业公司控制,它们吸纳国际资本,利用先进矿业技术,有国际化的加工、销售网络和定价体系,一些公司间还有排他性的约定安排。立足相关白人移民殖民地,国际矿业资本把触角伸至非洲其他地方,形成一种哪里有某种矿哪里就有某个公司的局面。这种国际化的复杂体系使相关非洲国家在独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无法很好地掌握本国的矿业。

一些白人移民殖民地还有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制造业。一方面,白人移民殖民地相对较多的白人移民为制造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和市场供给提供了一定保障;另一方面,一些白人移民殖民地的当局也注重用政府介入的方式来扶持制造业。南非至今仍是非洲最大的制造业国家,19世纪末开始的矿业大发展为南非的制造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积累,“一战”后由赫尔佐格(J. B. M. Hertzog)和史末资(Jan Smuts)领衔的白人当局则在钢铁业、电力生产和供应方面实施国家干预,并通过关税对制造业实施保护。1916/17年至1948/49年,南非制造业产值从约0.39亿英镑增加到4.02亿英镑,整个制造业体系逐渐完善,化工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和运输设备制造等成为南非制造业先进的代表性领域。南罗得西亚和比属刚果的制造业也比较发达,1960年两殖民地制造业产值分别为1.2亿美元和1.2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6%和14%,是当时除南非外撒哈拉以南非洲制造业水平最高的两个国家。

在白人数量大、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基础上,白人移民殖民地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城市,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Johanneburg)、南罗得西亚的布拉瓦约(Bulawayo)、肯尼亚的内罗毕、北罗得西亚的铜带(Copperbelt)城镇等。

必须要强调的是,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以牺牲非洲人的发展和福利为代价。白人殖民者可以廉价地获取最肥沃的土地,他们在占尽先机和优势的情况下还不忘利用政府力量和技术壁垒打压非洲人的农牧业生产,限制非洲人农牧业产品的市场准入。而矿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则更是离不开对非洲人劳动力的剥削。


⬆ 开普敦海岸的“白人专属”标牌


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种族主义

白人移民殖民地从一开始就包含着种族主义的种子,而随着经济发展,种族主义不断延伸、加强,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乃至人的精神领域。

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种族主义是一个涵盖各方面的可见体系。在政治方面,掌握基本权力的只能是白人,非洲人要么没有权力,要么只能由白人安排白人来代表。在经济方面,非洲人首先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他们无法获得同工同酬的待遇,他们无法从事特定层级以上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即便他们具备相应能力,他们在城市和其他白人指定的范围内没有或者不具备充分的交易权,财产权也得不到保护。在社会生活方面,“隔离”是一条重要原则,白人和非洲人各有自己的空间,住区要分开,公共场所各有各的范围,电影院、咖啡馆、游泳池等之类不属于非洲人;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大空间,尽管实际上总是有非洲人存在,但从法律上来说,城市从规划到运转都不愿考虑非洲人的存在。在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卫生、水电等的供给方面,“区别对待”则是一条重要原则,白人移民殖民地当局会给予白人群体以尽可能多的投入,但对非洲人群体则是尽可能少地投入——如果可能,则尽可能不投入,或者“羊毛出在羊身上”,通过对非洲人征税来投入。

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种族主义体系有具体而多样的法规做支撑。南非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样板。建立南非联邦的《南非法》(South Africa Act)规定参众两院议员只能是白人,《矿山工场法》(Mines and Works Act)规定要将特定岗位保留给白人,《黑人土地法》(Black Land Act)、《土著事务法》(Native Affairs Act)等规定黑人只应待在保留地,《城市地区土著法》[Natives (Urban Areas) Act]等规定要对城市内黑人实施管制,《工业调解法》(Industrial Conciliation Act)等规定黑人不得加入或成立工会。此外,还有多种多样的通行证法规,要求非洲人携带不但要能说明自己身份还要能证明自己品行的各种材料,稍有不慎就是违法。1948年种族隔离体制(apartheid)建立后,南非的种族主义法规更加繁多,其所要规范的内容也更加广而深。1949年的《禁止混婚法》(Prohibition of Mixed Marriages Act)规定白人与其它人种通婚是违法行为,1950年的《集团住区法》( Group Areas Act)规定城市住区按种族进行划分,1953年的《班图教育法》则打着“保护黑人文化和发展”的旗号从学校数量、教育经费、教师、课程设置、学校空间、教学语言等多个方面对黑人教育实施矮化和奴化。

在南非的样板示范下,其他白人移民殖民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效仿,比如南罗得西亚就特别擅长照搬南非种族主义法规。但由于白人数量和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均不及南非,其他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种族主义并不能像南非那样登峰造极。

⬆ 20世纪40年代的南非约翰内斯堡

⬆ 2描绘罗得西亚烟草种植的邮票

结语

白人移民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和种族主义一度被一些人认为可以兼容,但几条基本的逻辑却一直在发挥作用:占人口极少数的群体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群体的统治难以持久,必须承认非洲人劳动力廉价和非洲人数量庞大所意味的市场是不应忽视的吸引,白人不能离开非洲人的服务与白人要跟非洲人隔离从一开始就是矛盾。

与其他形式的非洲殖民地以总体比较和平的方式获得独立不同,白人移民殖民地的解放大都经历了艰苦的流血斗争,而如津巴布韦和南非这样的白人移民殖民地在解放后仍然冲突不断,矛盾难解。白人移民殖民地确实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种族主义不但吞噬了这些成果,还留下了深远的遗毒。

作者:刘伟才,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刘竞阳,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本文刊载于《中国投资》2021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