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金:中非文化交流合作的发展演变及新特点

发布日期: 2018/12/11  作者:    浏览次数: 177   返回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与非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多年前,中非就在物品互换和人员往来中促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文化艺术交流,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雕像,以及古代东非海岸流行的中国瓷器和丝绸即为明证。当代中非文化交流合作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


    中非文化交流合作日渐深厚

    当代中非文化交流合作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7年。1955年,中国与埃及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政府文化合作会谈纪要》,这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文化协定。此后,中国文化艺术团应邀出访埃及、苏丹等国家,同一时期,非洲国家的文化艺术也开始进入中国,先后有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等国家的歌舞团来中国演出。这一时期,中非关系处于起步阶段,以政治为主,因此,文化的交流合作也是服从与服务于国家政治需要。第二阶段:1978—1999年。改革开放以后,中非文化交流得到加强。中国不仅与所有的非洲建交国都签署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以及上百个文化协定年度执行计划,还增强了对非文化资金投入,并加大面向非洲文艺人才的培训力度。这一时期,中国还多次派遣舞蹈老师、乒乓球教练,以及文物、图书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赴非,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自己的文化艺术。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将中非文化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一时期是中非文化交流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中非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呈现出活动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高层互访频繁、合作往来深化等特点。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为新时期中非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2004年,中国政府举办的“非洲主题年”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非洲举行的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是第一次将文化提升到与政治、经济同等的地位,中非文化交流合作进入全新的大繁荣时期。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要求深化和扩大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涉及文化、体育、旅游、影视、学术、智库等方面。至此,中非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硕果累累,不仅“中非文化聚焦”“欢乐春节”“感知中国”等文化品牌建设日益完善,“中非文化产业圆桌会议”“中非博物馆长论坛”“中非文化人士互访计划”“中非文化合作伙伴计划”等平台的效应也日益彰显。仅2017年,中非双方就举办百余场人文交流活动,实施了200多个人文合作项目。


    当代中非文化交流合作呈现新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呈现出很多新的时代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参与主体更多。中非文化交流合作长期以来由政府主导,不管是政府间的文化协议,后续的文化执行协定、双方文化高层对话、文化人士互访,还是演出展览、人力资源开发,都是政府主导的行为。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合作的主体明显增加,这与政府大力鼓励民间参与有关。越来越多的企业、非政府组织、教育团体,以及学者成为中非文化交流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在中非影视交流合作中,既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的“中国影视剧走进东非工程”、“1052”中国影视剧译制工程项目,又有环球广域传媒集团组织的“非洲万场户外电影放映工程——户外流动影院”和四达时代公司的“影视大篷车——中国电影下乡活动”。


    交流领域更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大多以双方艺术团互访以及中国武术和杂技表演为主,因此,大多数非洲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中国功夫和美食方面。但是,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双方的文化交流合作可谓遍地开花,交流合作领域突破艺术、教育、学术,在智库、影视、体育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自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妇女论坛”以后,中非妇女间的交流和磋商得到进一步加强,不仅来华非洲女留学生数量增加,“女性半边天,中非文化亲”、“非洲妇女干部考察团”访华等中非妇女交流活动经常展开。


    合作程度更深。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非人民要实现情感上相亲,首先要在心灵上相通,而心灵相通在于了解双方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如此,才有可能理解并认同对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要实现这一目标以文艺互访为主体的传统的文化交流方式远远不够,必须要有深层次的学术与思想对话。青年汉学家研修、中华文化讲堂、中非智库对接、中非经典互译等工程的启动都是新的品牌与突破。在继阿契贝、索因卡等非洲知名作家作品相继译入后,2015年,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成立“非洲人文经典与研究学术组”,旨在将“20世纪非洲百部经典”翻译成中文。


    后续行动更实。长期以来,尽管中非高层高度重视双方的文化交流合作,但非洲国家受经济发展的限制,很少有专项资金用于对华文化交流方面。因此,存在部分文化协定后续配套行动跟不上、项目资金不到位、计划搁浅的问题。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八大行动”以后,中非文化交流合作显著的变化在于文化后续行动更务实,计划更专业、更细化,并且更注意惠及民生。


    中非文化交流合作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中非政治经济合作的发展,也是未来中非全面发展战略可持续的坚实保障。中非远隔重洋,双方民众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未来的中非合作关系中,人文与社会发展领域的合作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期待中非双方共同打造更多的平台,开创中非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时代。(来源:国政外交学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