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举办“全球文明倡议视野下非洲现代历史重大问题研究暨《新编非洲通史》现代卷编纂” 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23/10/24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返回

2023年10月21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全球文明倡议视野下非洲现代历史重大问题研究暨《新编非洲通史》现代卷编纂”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文苑楼七楼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是《新编非洲通史》现代卷课题组的第二次全体会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丽水学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共聚一堂,围绕如何加深对非洲现代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脉络的把握,更好地完成《新编非洲通史》现代卷编纂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新编非洲通史》现代卷总负责人张忠祥教授首先表达了对各位与会专家的热烈欢迎与感谢,强调了本次会议在推进《新编非洲通史》编纂事业与学术交流方面的作用。随后,张忠祥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的上半场讨论。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舒运国教授、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张宏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春英研究员、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张春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刘伟才副教授先后进行发言。

上半场会议的各位发言专家着重强调了《新编非洲通史》的编纂路径与方法论问题。他们指出:在新时期、新环境下,中国学者应当突出《新编非洲通史》与过往、西方相比拥有的创新之处,突出中国特色;要尝试打破西方在非洲研究上的话语权;须加强对非洲基本知识以及问题的了解;正确处理学术与现实间的关系问题,进一步优化编纂框架、提纲以及内容布局;应当加强各学者间沟通联系;应当聚焦学术考察的总体性、创新性,坚持事物发展的共时性、历史性问题,多元化方法挖掘史料;在坚持非洲主体的基础上,从中国视角出发、多学科融合解读相关问题;要力求编纂内容的客观性,及时反思历史研究当中的判断标准与尺度问题,认真考察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对非洲现代发展的影响问题;在研究案例选择问题上,要认真考虑被选择对象的代表性。张忠祥教授对上半场发言表达了充分肯定,认为相关专家的意见十分中肯且具有启发意义。随后,张忠祥教授在总结、综合上半场各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历史研究仍需坚持其客观性,即实事求是;各章节编撰者要及时沟通,互相分享想法,减轻工作负担;各章节在以整个大陆层面来制定大纲的同时,要照顾到国别,可以在每章节进行一定案例研究。

会议下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春英研究员主持。安春英研究员同样肯定了上半场各学者在研究方法与写作方面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并鼓励下半场的学者继续贡献个人智慧。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李文刚副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蒋俊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赵俊副研究员、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王涛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黄玉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刘中伟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徐国庆副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张瑾副教授、湘潭大学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院长洪永红教授、丽水学院民族学院郑晓霞副教授、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梁益坚副研究员分别进行发言。

下半场会议的发言专家集中于阐述在《新编非洲通史》现代卷编纂过程的当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个人感想与相关建议。他们提出:通史的编纂需要在吸收国内国际先进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调研等方式深化内容,写出中国特色;各章节撰写者在写作过程中要相互交流、避免前后内容过于重复;要考虑统一编写格式、方式问题,避免前后差异较大;须注意史料的筛选问题,在对不同原始资料、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后选出可用内容。在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专家们针对编写范例、未涉及的内容的历史回溯、概念界定标准、撰写时间下限、数据使用以及个人事务与项目协调等等问题做出了阐释。安春英研究员对于下半场专家的真知灼见提出赞赏,提出全体编纂人员需要群策群力、共同进步、互帮互助,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最后,张忠祥教授对与会专家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在之后的会议总结上,张忠祥教授再次对线上线下与会的各位专家表达了感谢,同时强调了《新编非洲通史》现代卷编纂是一项“光荣且艰巨”的进程,他深刻理解各位编纂人员的不易与辛苦,自己愿意尽力帮助各位专家学者解决相关问题,共同推进《新编非洲通史》现代卷的编纂进程顺利进行。

(作者王康旭,系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