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组织出版“非洲国别和区域历史丛书”

发布日期: 2020/06/21  作者:    浏览次数: 10   返回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2011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

中心长期致力于非洲历史、非洲经济及中非关系等研究,积极为中非合作和地方外事献言献策,并配合中非关系发展进行非洲知识传播和中非关系宣传等工作。

中心有《非洲经济评论》连续出版物、“非洲经济史译丛”、“非洲历史人物传记译丛”等多个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进入2020年,中心又设计推出了“非洲国别和区域历史丛书”。目前,该丛书已出版两部成果。

《作为历史的口头传说》由中心主任张忠祥教授组织译校,于20204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口述史料对非洲史的研究有着特别的意义,而非洲的口述史料保存在丰富的口头传说之中。系统阐述口头传说在非洲历史研究中作用和方法的学者是范西纳(Jan Vansina,他也是现代非洲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作为历史的口头传说》(Oral Tradition as History)一书就是范西纳最著名的口述史理论著作之一。该书对作为史料的口头传说oral tradition)进行了阐释,明确了将口头传说作为历史证据运用的具体步骤和规则。该书明确了口头传说之用于非洲历史研究的必要性,但同时也承认了其局限性,这要求研究者在利用口头传说研究非洲历史的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探索。

《大津巴布韦学术史论》由中心副主任刘伟才副教授撰著,于20205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大津巴布韦是非洲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是非洲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主题。欧美世界曾长期否认黑人是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并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含米特论。考古研究后来证明了黑人是建造者,但由于资料缺乏和遗址本身的原因,诸多细节仍不明晰,质疑和争议始终存在。从学术上来说,大津巴布韦问题仍是一个开放的问题。但是,白人种族主义和黑人民族主义的交织影响却使大津巴布韦问题超越了学术的范畴,政治正确的逻辑更是使大津巴布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禁区。《大津巴布韦学术史论》一书试图从学术史的层面寻求对诸多问题进行厘清: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仍未解决?哪些问题并未解决但却在黑人民族主义和政治正确的影响下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大津巴布韦学术史论》一书将围绕大津巴布韦的考古探索和历史构建分为五个阶段,并对诸种含米特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津巴布韦学术史论》提出,非洲历史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而大津巴布韦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就是这种初级阶段的一种缩影。

在上述两部图书出版后,“非洲国别和区域历史丛书”将持续运作,持续在非洲国别和区域历史研究方面译、编、著新书,力求为非洲历史研究不断细化、深入贡献绵薄之力。